缩略图

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

作者

王萍

身份证号码:513701198907102448

引言

在建筑行业绿色化、工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性,成为推动建筑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但传统混凝土材料在强度、耐久性等方面的局限性,制约了装配式建筑向更高质量发展。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优异耐久性和良好的施工性能,将其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可显著提升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与使用寿命,优化构件生产与安装流程。

一、装配式建筑工程概述

1.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革新性的建筑模式,它将部分或全部建筑构件,如墙体、梁柱、楼板等,在工厂内通过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流程预制完成,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多个维度。质量控制上,工厂稳定的生产环境和严格的工艺标准,能有效规避现场施工常见的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确保构件精度达到毫米级。从环保角度看,装配式建筑减少了现场湿作业,降低了扬尘、噪音污染,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可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在经济效益层面,虽然前期模具投入成本较高,但规模化生产后可降低单位构件成本,且工期缩短能加快资金周转,提升项目整体收益。

1.2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流程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框架 - 剪力墙结构等。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以预制梁柱连接形成承重骨架,具有空间布局灵活、抗震性能良好的特点,适用于商场、写字楼等大空间建筑;装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则依靠预制剪力墙承担竖向和水平荷载,侧向刚度大、抗侧力性能强,常用于高层住宅。装配框架 - 剪力墙结构融合两者优势,兼具灵活性与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复杂建筑场景。其施工流程涵盖构件生产、运输、吊装与连接等环节。在构件生产阶段,依据设计图纸在工厂内完成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运输环节需根据构件尺寸、重量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构件安全。

1.3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在我国,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各地相继出台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目标,推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仍面临技术标准不完善、产业链协同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装配式建筑将朝着标准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方向迈进。标准化方面,通过统一构件尺寸、接口形式,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与装配精度;智能化发展体现在 BIM 技术、物联网等与装配式建筑的深度融合,实现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二、超高性能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应用面临的挑战

2.1 成本问题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面临显著的成本压力。从原材料角度来看,UHPC 需采用高活性的硅酸盐水泥、大量硅灰、优质石英粉等胶凝材料,同时为提升其韧性,还需添加钢纤维或有机合成纤维,这些特殊原材料价格高昂,是普通混凝土原材料成本的数倍。在生产与施工环节,UHPC 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要求极高。工厂生产需配备高精度的计量设备、强力搅拌设备以及蒸汽养护等特殊养护设施,设备购置与维护成本巨大。

2.2 技术标准不完善

目前,UHPC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国际上,虽然欧美等国家在 UHPC 应用方面起步较早,但相关标准也处于不断完善阶段。标准缺失导致生产、施工和验收环节缺乏统一规范。在构件生产中,不同企业对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的把控存在差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标准指导,施工工艺难以统一,连接节点的处理方式也无明确规范,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验收阶段,因缺少权威标准,对构件质量和工程整体质量的评定缺乏依据,阻碍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限制了 UHPC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2.3 设计与施工技术难题

在设计层面,UHPC 结构设计存在诸多难点。UHPC 的力学性能与传统混凝土差异显著,其高强度、高韧性特性使得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特殊的设计参数,如构件尺寸效应系数、纤维分布折减系数等,而目前这些参数的研究尚未成熟,设计人员难以准确把握。施工技术方面,UHPC 对施工工艺要求极为苛刻。在现场拼接环节,UHPC 预制构件的安装精度要求极高,细微偏差都可能影响构件连接质量和建筑整体性能,对施工设备和人员技术水平提出了巨大挑战,导致 UHPC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施工难度大、质量控制困难。

三、促进超高性能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策略

3.1 降低成本的措施

降低应用成本也是鼓励 UHPC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重要途径,在原料方面尝试工业废物代替,如部分以工业固废粉煤灰和矿渣微粉代替硅灰降低胶凝材料成本,实现废物资源化;优化纤维配合比,研发新型廉价纤维或是混合纤维,降低贵重钢纤维的使用量,在保证 UHPC 性能的前提下。

3.2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健全的标准规范体系是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合理规范使用 UHPC 的基础。政府部门要会同行业专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快编制UHPC 的国家行业标准,包括材料的质量、配比、构件制作、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全面规范使用 UHPC。同时,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加强宣传培训,指导企业及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和贯彻标准。实施标准动态维护机制,在技术发展变化及实际工程中不断反馈及时修订、改进并完善标准。

3.3 加强设计与施工技术研发

强化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设计方面,大学和院所应重点对 UHPC 的力学性能和结构设计理论研究,明确构件的尺寸效应、纤维的增强机理等参数,建立系统的符合工程应用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模型,研发适用于 UHPC 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节点技术,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验证节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施工技术研发方面,研发适用于 UHPC 的专用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

结语

UHPC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空间,是促进建筑业绿色化、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虽然目前存在一些成本、标准、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但是通过调整材料成本,完善标准体系,通过创新技术,加强技术攻关,逐步突破应用瓶颈,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经验的总结,UHPC 必然在装配式建筑中起到更大的应用,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朱光 艺. 预应 力钢 筒混 凝土 管蒸 汽养 护工 艺的 探讨 [J]. 中国 建材 科技,2013,22(01):114-117.

[2] 徐 桂 平 . 预 制 混 凝 土 节 段 梁 蒸 汽 养 护 工 艺 的 研 究 [J]. 中 国 市 政 工程,2004,(04):35-36+71.

[3]王鹏刚,付华,郭腾飞,等.蒸汽养护混凝土变形行为及开裂风险评估[J].材料导报,2022,36(24):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