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研究
谭鹏
身份证号码:370705198410142512
引言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电气工程作为能源传输与应用的核心领域,广泛渗透于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等各个层面,对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电力驱动,到城市电网的稳定供电,再到智能家居的便捷用电,电气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电气工程中安全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1.1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在电气工程领域,电气事故对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不容忽视。每年因触电、电气火灾引发的烧伤等事故频发,严重危及从业人员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健康。电气设备一旦出现绝缘层破损、漏电等情况,裸露的带电部分极易引发触电事故,轻者导致人体肌肉痉挛、呼吸困难,重者可造成心脏骤停、死亡。
1.2 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电气设备是电气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然而,过载、短路、过电压等故障时刻威胁着设备安全。过载会使设备发热,加速绝缘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短路产生的强大电流可能瞬间烧毁设备。过电压则会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层,导致设备损坏。
1.3 维持电力系统稳定
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其稳定运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电压波动、频率偏移、大面积停电等问题,会给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电压不稳定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频率偏移会影响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电动机等设备的运行效率,严重时可引发系统崩溃。
1.4 减少经济损失
电气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设备损坏后的维修费用、更换费用,以及因生产停滞导致的订单延误、违约赔偿等,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电气火灾造成的厂房损毁、原材料损失,以及事故处理过程中的救援费用、环境修复费用等,也会使经济损失进一步扩大。
二、电气工程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意识淡薄
在电气工程领域,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根源。部分企业管理层将经济效益置于首位,忽视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培训投入不足,导致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培训。在电气安全事故中,因违规操作引发的事故占比超60% ,像未断电进行线路检修、不按规定佩戴绝缘防护用具等行为屡见不鲜。部分从业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的违规操作不会引发事故,这种错误观念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风险。
2.2 设备老化与质量问题
电气设备的老化与质量问题严重威胁着工程安全。许多企业为降低成本,长期使用超期服役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绝缘层老化、线路破损、部件磨损严重,极易引发漏电、短路等故障。市场上电气设备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企业在采购设备时,过度追求低价,忽视产品质量,采购到的设备存在设计缺陷、材料劣质等问题。
2.3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电气工程安全控制的一大短板。部分企业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不健全,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致使隐患长期存在。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部分企业的应急预案仅是照搬照抄模板,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且未定期进行演练,一旦发生事故,无法有效应对。
2.4 技术水平有限
在技术层面,部分企业的安全控制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安全监测技术落后,仍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测,无法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对于一些早期的故障隐患难以察觉。企业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一些先进的智能监测系统、故障预警装置因技术门槛高、成本大,难以在企业中广泛推广,导致安全控制技术更新缓慢,无法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三、加强电气工程安全控制的措施
3.1 强化安全意识与培训
电气安全意识培训和电气知识的培养是预防电气安全事故的“防火墙”。企业要对员工实施安全教育宣传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全体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电气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全常识、典型事故案例等。制定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培训大纲,具体针对不同的岗位类型,要求具体化,如针对电气工作人员岗位培训重点突出电气设备操作的安全规范及电气设备故障的紧急处理;管理人员要强化电气安全管理知识以及事故预防管理理论方面的内容。
3.2 严格设备管理与维护
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证电气工程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对此要建立健全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采购期间制定规范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机制,选择具备法人资格、产品认证合格证书、有丰富的相关经验的供应商,对电气设备的性能参数、安全性规范等进行严格把控,以规避电气设备缺陷引发事故隐患。
3.3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电气工程安全的有力保证,企业应构建以安全责任制为基础的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岗位的安全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人人负责、层层负责”。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制定详细的检查内容、程序等,并按规定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等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做到整改落实责任人、整改方式、整改期限,完善隐患闭环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针对电气火灾、触电事故等风险点的现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工作,通过应急演练的开展,明确与锻炼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以达到在遇险状态下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3.4 提升安全技术水平
技术进步是增强电气工程安全生产控制的能力关键。企业需加大安全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力度,引进先进的智能化监测技术,如在电气设备中嵌入传感器,利用物联网,对电气设备运行过程的关键参数实施在线监控与传输,并对其采集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后及时对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警报提醒。推广自动化控制技术,消除“手”“脑”“眼”“足”,加强与其他高校及科研、技术公司的合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联合研发,从企业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解决方案,使安全技术保持持续的创新与升级,实现安全技术应用的智能化、精准化。
结语
电气工程安全控制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虽然目前存在的困难包括电气工作人员的观念、电气设备及制度方面,但是通过对电气工作人员的电气安全意识再提升,增强电气设备的管理,更新电气技术等,就可以减少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吕玮.电气工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5):328-329.
[2]齐彦平.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全技术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0):1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