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新教材由"教"变"用"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婷婷

四川省德阳市实验小学校 618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面临着新教材的变化和挑战。教师就需要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和调整,以及有效的创新,能够树立灵活使用教材的观念,为学生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高效。这样才能够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教材能够真正的服务于学生。本文就针对小学英语新教材如何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的有效策略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新教材;教学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正确的使用教材,而不是依照教材来机械死板地“教”教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奉为硅镍,在教学中很容易陷入机械教学的问题。而要做到“用”教材,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能够结合学情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使用教材。

一、传统教学中教教材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结合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儿童的生长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打造高效的课堂。而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受到了教材的限制,认为教材当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给学生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属于教师的单边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激发。而事实上,语言类学科是以交流、沟通和表达为主的。英语学科的交际性也决定了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特殊的认知发展的过程。语言教学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在交流沟通以及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得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再次认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这才是提高教学的关键,而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二)教材的设计与具体学情不一致

当前,小学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学生个体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能力都是有所不同的。同样的教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起来非常费劲,而对于一些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则太过于简单。这也给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处理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根据学情来进行教材的创新处理,因此,教学效率比较低。

二、课程标准对于教师如何使用教材的要求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补充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学情以及教学进度,适当地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通过有选择的拓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二)替换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当中所设计的一些不太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或学习内容进行取舍,还可以增添一些适合学生学情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拓展教学活动步骤,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教材的篇幅比较有限,教材当中所设计的活动难度过低或过高的现象经常会发生。教师可酌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或补充,尤其是可以对活动的步骤进行调整。如果教材当中的活动所设计的太过于简单,教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活动的趣味性。

(四)优化教学顺序,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在处理新教材的时候需要对教材当中的内容以及不同课时知识出现的顺序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到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

(一)做好教材重组,删繁就简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突出学科教学趣味性的特点。但是,由于教材当中所设计的很多教学活动量比较大,内容也比较繁杂。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删减和重组,让学生学的少而精,而不是难而杂。

(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比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相同题材或类似的语言材料进行整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当中的对话或句子,和学生一起去改编小chant,通过对于知识的整合,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意识。此外,教师还需要强化跨学科融合的意识,能够把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入到教材整合当中。例如:在学习介绍家庭成员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制作家庭树,还可以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头像并用英语去向他人进行介绍。教师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延伸。尤其是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可围绕单元主题来为学生搜集相关的语言点,把各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语言学习循序渐进和连贯性的特点,这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教材都是学习的蓝本,教师要充分地用好教材这个工具就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尝试创造。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英语的时候。在这一册书中。学生会学到26个字母的读法以及写法,但这些字母被分散放置于不同的单元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把26个字母。放在一起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然后为学生设置一些与字母书写拼读相关的练习题。这样,学生在完成之后与字母书写相关练习的时候,也会表现的更好。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被教材所限制,陷入了思维定式。而需要认识到教材的作用,合理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挖掘出教材的闪光点,使教材能够真正服务于教学和学生。

参考文献:

[1]孙怡.小学英语新教材由"教"变"用"的教学策略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马玲玲.小学英语新教材由"教"变"用"的教学策略初探[J].好家长.创新教育, 2019, 000(001):P.1-1.

[3]蒋沁沁.小学英语新教材由"教"变"用"的教学策略初探[J].神州, 2018(21):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