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化工工程EPC 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邵聪聪
身份证号码:371524198712056213
引言
环保政策趋严及技术快速迭代的新形势下,化工工程面临更高的建设标准与管理要求。EPC 总承包模式凭借其全流程整合优势,成为化工工程建设的主流模式,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项目参与方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滞后、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频发,导致工期延误、成本超支甚至安全事故,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化工行业对工程建设高效、安全、绿色的需求。
一、化工工程 EPC 项目管理关键流程与要点
1.1 项目设计管理
项目设计是化工工程 EPC 项目的源头,决定着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在设计阶段,需做好概念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的衔接工作。概念设计要结合工艺需求,确定总体技术方案;基础设计则细化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与布置。详细设计需精确到施工图纸与技术参数,各阶段需通过严格评审确保设计质量。多专业协同设计是保障设计精准性的关键,化工项目涉及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多个专业,需建立跨专业沟通机制,避免因专业冲突导致设计缺陷。完善设计评审机制,邀请行业专家、施工团队参与,从技术可行性、施工便利性等角度提出改进意见。
1.2 项目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与质量。采购计划需依据设计进度与施工需求精准制定,避免设备材料供应脱节或积压。供应商管理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从技术能力、生产规模、质量保证等维度筛选优质供应商,并加强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监督,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在采购成本控制上,可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等策略获取更优价格。
1.3 项目施工管理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转化为实体工程的关键环节。运用关键路径法(CPM)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工序的先后顺序与时间节点,并通过动态跟踪及时调整进度偏差。质量管理需严格执行国家与行业标准,建立现场质量检查机制,对隐蔽工程、关键工序进行重点验收。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需全面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如高空作业、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风险点,并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二、化工工程 EPC 项目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2.1 项目各方协调沟通障碍
在化工工程 EPC 项目中,设计、采购、施工方以及业主之间常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设计单位侧重于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可能忽视施工的实际操作难度;采购方关注成本与供货周期,对设备与设计的匹配度考量不足。施工单位则更注重施工效率,这些不同的关注点易导致各方目标不一致。设计变更信息若未能及时准确传递给施工方,可能造成施工返工,延误工期。业主与总承包商之间也容易因需求理解偏差产生冲突,业主对项目的功能需求与总承包商追求的经济效益目标存在差异,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得双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难以达成共识,增加项目管理难度。
2.2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化工工程 EPC 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存在明显漏洞。风险识别环节,项目团队往往过度关注施工安全等传统风险,而对政策变动、技术更新等潜在风险缺乏敏锐洞察力。环保政策突然收紧可能导致项目设计方案需要重新调整,造成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但很多项目在前期未将此类风险纳入评估范围。在风险应对方面,措施也较为滞后,多是在风险发生后才被动处理,缺乏前瞻性的预案。如面对设备供应商突发的生产事故导致供货延迟,项目方往往没有备选方案,只能等待,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2.3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
信息化在化工工程 EPC 项目中的应用不规范。在化工工程 EPC 项目中,信息化系统应用分割,即整个化工工程项目的各环节中,存在多个不同的软件,比如设计应用的CAD、采购所应用的ERP 系统、施工应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导致其数据难以实现有效共享与交互,进而致使项目管理信息断档。企业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不强,其积攒了一定的项目数据,却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项目中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进而无法实现对项目决策的有力支撑。无法通过历史的采购数据对材料的价格波动趋势进行分析预判、无法通过施工数据实现对进度的优化管控。
三、新形势下化工工程 EPC 项目管理优化策略
3.1 构建高效协同管理机制
打通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的沟通链条,实现不同项目参与方的信息同步。以项目管理系统为载体,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工作成果及时共享,比如统一在一个系统中呈现设计成果、招标计划、施工进展、参与方之间信息错漏损失状况等,充分保证业主、设计、监理、施工项目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效防止因数据不准确引起的设计变更、施工返工情况。界定清晰各方职责,制定协同工作流程和制度,并组织不同参与方定期召开项目联席会,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交流,探讨和明确参与各方的技术方案、施工问题、采购目标与具体设备等要素,有效保证设计既满足技术生产需要,又满足施工使用操作的需求,保证设计要求与设备材料规格的一致性。
3.2 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管理工作要做好以下三个要素的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监控。采用大数据技术、咨询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所有政策法规、技术水平、市场环境等风险的识别、制定风险清单、及时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针对识别的风险制定分级分类的风险应对方案、形成针对严重风险事件的详细的应急处置方案、形成合格的设备供应商备选库、以便应对设备供货过程中的意外、临时等问题。打造风险监控预警机制、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等对项目的重点关注指标进行实时采集监控,当存在风险因素的数值超过临界值时主动提示,方便项目组织及时有效地化解风险、由被动到主动应对风险。
3.3 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加快信息化与项目管理的融合,整合分散的信息系统,引入项目管理一体化软件,打通设计、采购、施工的数据壁垒,实现一体化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采用BIM 进行三维建模与施工模拟,事前发现问题,事前把控设计缺陷与施工矛盾,事前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进行项目数据挖掘,如通过对采购历史数据挖掘预测材料价格未来走势,为采购提供信息支撑;通过施工进度数据,建立施工进度预测模型,并动态更新施工进度计划。
结语
本研究通过剖析化工工程 EPC 项目管理现存问题,提出协同管理、风险强化、数字化转型等优化策略,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效能。在政策与技术变革的新形势下,这些策略为行业提供了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强宇.EPC 总承包模式下煤化工项目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4):23-24.
[2]王俊宇.化工工程设计中影响安全问题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24):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