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路径探究
王金玲
三河市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省三河市 065200
引言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关键环节,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科技伦理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议题,不仅关乎技术发展,更触及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与道德规范。将科技伦理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科技素养的需要,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未来社会公民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一、人工智能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需求
1.1 科技伦理意识的培养
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伦理意识的培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任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教育、智能医疗等,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学生需要了解科技发展背后的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算法的偏见、数据隐私的保护、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等。通过在小学阶段引入科技伦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科技观,理解科技发展应服务于人类的共同利益,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等伦理原则。
1.2 跨学科思维的形成
跨学科思维的形成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人工智能的发展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探讨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从伦理角度讨论其可能带来的道德问题,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其对就业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3 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需要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与科技伦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人工智能在校园中的应用”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校园安全、优化教学管理等,同时考虑这些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科技伦理的理解,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跨学科教学路径的构建
2.1 课程内容整合
课程内容整合是跨学科教学的基础。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伦理内容与科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科技内容有机结合,形成综合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理解科技伦理问题。例如,可以设计“科技与伦理”主题单元,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公平、正义、责任等伦理内容,以及科学课程中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内容。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思考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决策的公正性、数据收集的合法性等。这种整合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综合运用。
2.2 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是跨学科教学的关键。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人工智能与社会”项目,让学生分组探讨人工智能在不同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伦理问题。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需要自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3 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资源开发是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支撑。开发与科技伦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案例库、多媒体教材、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收集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典型案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道德困境、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等,形成案例库,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开发多媒体教材和在线课程,利用视频、动画、互动游戏等形式,生动展示科技伦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跨学科教学,学生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科技伦理知识。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3.1 教师科技素养提升
教师科技素养的提升是跨学科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的科技素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讨论科技伦理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科技培训课程、阅读科技伦理书籍、关注科技新闻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学校可以组织科技讲座和研讨会,邀请科技专家为教师讲解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及其伦理问题,帮助教师提升科技素养。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科技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意识。
3.2 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通过参加培训、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教学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为教师讲解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开展跨学科教学。
3.3 专业共同体建设
专业共同体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例如,学校可以成立跨学科教学研究小组,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在线教学社区,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研究。通过专业共同体的建设,教师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共同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四、结语
在人工智能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融入科技伦理等现代元素。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资源开发,构建跨学科教学路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同时,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教师的科技素养和教学能力,建设教师专业共同体,为跨学科教学提供有力支持。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社会培育有责任感的公民,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韩新珂 . 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辅助教学实践 [J]. 中小学电教 ( 教学 ),2025,(04):70-72.
[2] 林艳芳 . 利用人工智能 , 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智能双师课堂”——以“风俗就在我身边”为例 [J]. 福建教育 ,2024,(40):59-60.
[3] 黄翠益 . 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J]. 学园 ,2021,14(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