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磐石城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肖京
云阳博物馆教育展陈部 404500
引言
长江三峡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沿线古文化遗址丰富。重庆地区多年来的考古工作,尤其是为配合三峡建设工程而开展的持续的大规模考古工作成果显示,峡江地区先秦时期聚落的选址明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遗址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一、二级阶地,地貌多为缓坡、河流冲积带、河漫滩或江心岛,其特点是海拔低、临水、地势较缓、面积较阔。近年三峡古遗址保护成效显著,但仍受自然侵蚀、人为影响及开发水平低等挑战。云阳磐石城遗址地位独特、价值重要,是南宋川渝山城防御体系关键,见证宋元战争,明清亦具重要军事与社会作用,其文化底蕴是长江文明重要部分,保护与研究迫在眉睫,建设遗址公园是抢救性保护、传承文脉及推动三峡文旅发展的关键举措。
本文旨在探讨磐石城遗址公园当前核心问题,寻求兼顾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优化路径,分析保护技术、旅游模式及运营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科学可行方案,为同类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借鉴,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事业发展。
研究将综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法,梳理历史文献及考古成果,结合公园现状诊断问题。文章按“现状分析—经验借鉴—策略建构”展开,先概述遗址情况,再辩证分析建设现状,借鉴国内外案例,最后结合遗址特点提出优化策略并展望未来。
二、云阳磐石城遗址概况
(一)遗址基本信息
云阳磐石城遗址坐落于重庆市云阳县新县城对岸的长江北岸,雄踞于一座独立隆起的山体之巅,其地理位置本身便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该遗址东瞰三峡门户,西接万州腹地,南面长江天堑,北倚连绵群山,精准地扼守着长江与澎溪河交汇的水陆要冲,自古便是“夔门之砥柱,云阳之形胜”的兵家必争之地。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军事角色。
磐石城的历史沿革跨越数个朝代,其功能与地位亦随之演变。遗址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但其作为军事堡垒的辉煌则始于南宋。在宋元战争期间,为抵御蒙古军队的凌厉攻势,南宋王朝在川渝地区构建了著名的山城防御体系,磐石城便是其中的重要据点。守将凭借其天险,与周边的天生城、白帝城等互为犄角,有效迟滞了敌军的进攻步伐。进入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磐石城再度成为地方武装力量的重要据点,名将谭诣曾长期驻守于此,留下了“耕战保聚”的历史印记。此后,随着社会趋于稳定,其军事功能逐渐弱化,转变为地方望族(如涂氏家族)聚族而居、躲避匪患的堡垒,直至近代,其在抗日战争中仍发挥了一定的江防作用。一部磐石城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峡江地区军事、社会与文化变迁史。
(二)遗址核心遗存
磐石城遗址核心遗存含军事设施与附属遗存,共同展现其立体防御堡垒风貌。军事设施中,城墙依山而建,以本地砂岩砌筑,设射击孔、瞭望孔,尽显军事智慧;前后两座寨门带瓮城、闸槽,呈“一夫当关”之势;前寨门外炮台与城门构交叉火力网,是冷兵器与火器结合城防的珍贵实例。
附属遗存提供多元历史视角:康熙二年《磐石城记》摩崖石刻,是研究其历史的核心文献;昙华寺、涂氏宗祠残基,反映其宗教与宗族功能;粮仓、民居等生活设施遗址,再现军民耕战结合的生活图景,为解读其历史价值提供关键物证。
三、云阳磐石城遗址公园建设现状分析
(一)公园建设优势
云阳磐石城遗址公园的建设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政策环境。其资源独特性构成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磐石城遗址并非孤立的历史遗迹,而是与雄奇的长江三峡山水景观深度融合的文化景观。这种将古代军事堡垒的刚毅、厚重与高峡平湖的壮丽、灵动融为一体的特质,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它既能满足游客对历史探秘的兴趣,又能提供壮美的自然风光体验,这种稀缺性与高观赏性的结合,为其赋予了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使其能够从众多文化遗址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品牌吸引力。
与此同时,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外部保障。磐石城作为“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更意味着其保护与发展被纳入了国家文化战略的宏观布局之中。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级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三峡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与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亦高度重视磐石城遗址公园的建设,将其作为推动全域旅游、打造“大三峡文旅新地标”的关键项目,这为公园在规划审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现存问题
尽管前景广阔,但云阳磐石城遗址公园在现阶段的建设与运营中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贯穿于保护、利用和管理等多个层面。
在保护层面,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遗址本体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城墙、碑刻等石质文物由于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遭受着严重的风化、水蚀等病害的侵扰,局部甚至出现了垮塌的风险。现有的保护措施仍显不足,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人工巡查与简单的物理加固,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保护规划。在技术应用上,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如无人机巡检、地质雷达探测、文物本体微环境监测等尚未得到充分运用,导致对遗址病害的早期预警与精准诊断能力不足,保护工作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
在利用层面,当前的开发模式较为粗放,文化价值的转化与呈现存在明显短板。旅游产品形态单一,主要停留在观光游览的初级阶段,缺乏能够吸引游客深度参与、延长停留时间的体验性项目。文化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现有的解说系统多为简单的文字介绍,未能将磐石城丰富的军事文化、移民文化、家族文化等内涵,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线和多样化的展示手段生动地呈现出来,导致游客“看得懂”却“感受不深”,难以形成深刻的文化记忆,游客体验感普遍较弱。
在管理层面,多头管理与资金瓶颈共同制约了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遗址公园的建设与运营涉及文物、旅游、规划、财政等多个政府部门,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权责明晰、高效协同的统一管理机构。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或管理真空地带,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影响了决策效率与执行效果。
四、国内外同类遗址公园保护与利用经验借鉴
面对磐石城遗址公园当前的发展挑战,借鉴国内外同类成功案例,能为其突破困境提供宝贵思路。纵观各类成功遗址公园,核心共性在于:在严格保护文物本体的前提下,实现文化价值的创新性转化,最大化释放社会效益。
国内的西安城墙遗址公园,其“保护优先、适度利用”的模式极具参考意义。它未将城墙视为孤立的静态文物,而是打造成融入市民生活的开放性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举办新春灯会、国际马拉松赛、仿古入城仪式等影响力广泛的活动,西安城墙不仅实现了活化利用,更成为城市文化名片。这种将历史遗址与现代节庆、体育赛事、文化演艺深度融合的经验,启示磐石城需打破单一观光模式,主动策划多元化文化主题活动,让遗址公园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场景。
国外的英国巨石阵遗址公园,则在科技应用与生态整合上树立典范。为保护脆弱的史前遗迹,巨石阵严格限制游客近距离接触,却通过一流游客中心与先进数字化技术弥补了距离感——360 度环绕影院、VR/AR 互动体验,让游客能沉浸式感受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与场景。同时,其保护规划不局限于遗址本身,而是将周边田野、生态环境纳入整体管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提示磐石城:保护需突破遗址边界,统筹规划周边自然山水;同时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构建遗址数字化档案,开发线上线下沉浸式体验项目,丰富游客认知维度。
综合两类案例,可提炼出磐石城遗址公园发展的关键启示:其一,以科技为基础,加快建立全方位数字化保护与监测体系,筑牢文物保护防线;其二,以体验为核心,推动从静态观赏到动态参与的转变,通过故事化叙事、沉浸式体验和主题活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其三,以融合为关键,将遗址公园纳入城市发展与区域旅游布局,使其成为社区文化生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助力;其四,以可持续为根本,平衡公益属性与市场化运作,构建长效运营模式,保障公园长远发展。
五、云阳磐石城遗址公园优化策略
(一)强化保护措施
遗址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其价值根基,强化保护需置于首位。技术上,可借助无人机高清摄像、三维激光扫描,定期对遗址核心遗存开展高精度巡查测绘,构建三维数字模型,既为研究修复提供数据支撑,也形成永久性数字化档案;同时在关键区域布设微环境监测传感器,结合大数据实现风险早期预警。工程上,针对濒危遗迹,组织专家论证制定抢险加固方案,施工严格遵循“最小干预”“修旧如故”原则,优先用传统工艺与本地材料,最大程度保留遗址历史信息与沧桑感,避免过度修复破坏历史真实性。
(二)提升利用水平
在确保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必须大力提升遗址的活化利用水平,使其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在文化展示方面,应彻底改变当前解说系统单薄的现状。增设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解说牌体系,不仅介绍遗迹本身,更要讲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人物命运与军事智慧。建设一座小而精的多媒体展馆,利用数字沙盘、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动态复原磐石城在宋元战争、明末清初等关键历史时期的场景,让游客能够沉浸式地体验“金戈铁马”的战争氛围与“耕战保聚”的日常生活。在业态创新方面,要着力开发具有独特性与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可以针对青少年群体,设计以军事防御、古代工程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与动手体验中学习历史知识。同时,可以策划开发以磐石城历史为蓝本的小型实景演艺或剧本游项目,让游客扮演历史角色,亲身参与到故事的进程中。通过这些创新业态,不仅能极大地丰富游客的体验,也能有效延长其停留时间,提升公园的整体吸引力与经济效益。
(三)完善管理机制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磐石城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一方面,由地方政府牵头,联合文化、文旅、财政等部门成立常设管理委员会,统筹公园保护、建设等重大事项,明确部门职责,建联席会议制度,破解“九龙治水”困局。另一方面,拓宽资金渠道,摆脱对单一财政拨款的依赖,在坚守公益属性前提下,通过特许经营、项目合作引社会资本,争取各级专项资金,设保护基金吸引捐赠,构建多元资金保障体系。
六、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梳理探讨云阳磐石城遗址公园的历史价值、建设现状、发展困境及优化路径,得出结论:其不仅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物质遗存,更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当前公园有资源与政策优势,但面临保护技术滞后、文化利用层次浅、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挑战,需坚持“保护为本,利用为道”,在保护与利用间动态平衡,未来应从科技赋能保护、业态创新促文旅融合、机制改革优运营管理多维度发力。
展望未来,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磐石城将成三峡文旅带关键节点。发展将凸显数字化与生态化融合:数字技术让保护更精准、展示更生动,助力打造智慧型遗址公园;同时注重与周边生态和谐,打造可触摸历史、享受自然的绿色文化空间,有望成遗产保护典范与地方发展引擎,彰显“忠勇”“坚韧”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杨鹏强 . 重庆云阳磐石城遗址反映的明末清初“遗民逃禅”现象——《磐石城记》石刻解析 [J]. 长江文明 ,2024(4):22-30
[2] 李大地 , 杨鹏强 . 重庆云阳磐石城遗址 2020 年度考古发掘简报 [J]. 西部考古 ,2023(1):25-26338-339,27-42
[3] 杨鹏强 , 唐勇 . 重庆峡江地区先秦时期聚落形态新探——以云阳磐石城商周遗址为例 [J]. 西南文物考古 ,2023,(02):105-111
[4] 蒲映竹 . 云阳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程、现状及问题调查报告[D]. 重庆师范大学 ,2021
姓名: 肖京 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73.10 籍贯: 四川南充 单位科室: 云阳博物馆教育展陈部学历: 本科职称: 文博馆员研究方向: 文物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