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新闻编辑的叙事结构创新与受众接受度实证研究
丹增维崩
西藏广播电视台 850000 850000
引言
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即时传播和高互动性的特征,正在重塑公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和新闻获取方式。据统计,当前我国网民平均每天花费在短视频上的时间已超过两小时,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短视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在这一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叙事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新闻依赖完整的线性叙事与权威信息的逐层铺陈,但这种方式在短视频语境中往往显得冗长、节奏缓慢,难以吸引受众注意力。与此同时,受众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获取核心信息,并希望在传播过程中获得沉浸体验和情感共鸣。因此,新闻编辑必须在叙事结构上进行创新,适应短视频传播的逻辑,才能实现新闻价值的有效传递。本文拟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系统探讨短视频时代新闻叙事结构的变迁趋势、创新路径以及受众接受度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短视频时代新闻叙事结构的变迁趋势
短视频作为新兴传播形态,使新闻叙事结构呈现出深刻的转型。首先,线性叙事逐渐被碎片化叙事所取代。传统新闻强调因果逻辑与时间顺序的完整性,但在短视频平台中,受众的注意力更加分散,他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捕捉核心信息,因此编辑常通过“先结论、后细节”的模式来吸引注意力,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报道的完整性,但却符合快节奏的受众需求。其次,情境化叙事日益增强。短视频的多模态表达使得画面、声音与字幕共同营造信息场景,受众在短时间内即可进入传播语境,获得类似“现场感”的体验。灾难、社会事件等新闻类型尤其依赖这种叙事方式来激发共鸣。再次,符号化与隐喻化的叙事特征突出。编辑在有限的时长内,通过视觉符号、语言暗示或情绪符号来传递复杂的意义,使新闻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成为文化意义与情感诉求的表达。这些趋势表明,短视频时代的新闻叙事已从传统的理性逻辑转向更加多元、快速和感性化的方向。
二、新闻编辑叙事结构创新的主要路径
面对受众注意力稀缺与传播环境变迁,新闻编辑的叙事结构创新主要体现在沉浸式叙事、碎片化叙事与互动化叙事三个方面。沉浸式叙事通过画面构成、音效搭配、背景音乐及多镜头切换营造真实感,使受众仿佛置身新闻现场,从而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感染力。碎片化叙事在复杂事件处理中尤为重要,编辑将新闻事件切分为若干独立片段,受众通过短时集中观看即可完成信息拼接,这种方式在降低理解门槛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的可吸收性,但编辑必须注意逻辑连贯,以避免片段割裂造成意义失真。
三、受众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闻叙事结构的创新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接受度,而这一接受度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年龄差异是首要因素,年轻群体更倾向于接受符号化和沉浸式叙事,他们习惯于通过短时间获取核心信息,并在互动中形成再传播,而中老年群体则更注重新闻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对过度碎片化的叙事存在抵触心理。媒介素养水平也对接受度起重要作用,高媒介素养群体能够迅速解码短视频中的隐喻与符号,并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在接受新闻的同时进行二次传播,而媒介素养较低的群体则可能因符号叙事过于隐晦而出现误解。
四、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叙事创新与受众接受度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 15 至 60 岁不同年龄层的 568 名受众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72% 以上的受访者倾向于通过短视频获取新闻信息,其中18 至35 岁人群占比最高,他们认为短视频新闻更高效、更具沉浸感。沉浸式叙事在受众中获得最高满意度,超过 68% 的受访者表示该方式能够增强情感共鸣和注意力集中;碎片化叙事在年轻群体中接受度良好,超过 60% 的年轻受众认为其降低了理解门槛,但在 40岁以上群体中满意度显著下降,他们认为此类叙事割裂了新闻逻辑,影响信息深度。
五、提升叙事创新与受众接受度的策略
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首先,坚持真实性与权威性,创新叙事不应以牺牲新闻价值为代价,新闻编辑应在形式多样化的同时确保事实的准确与逻辑的完整。其次,实施差异化叙事策略,针对年轻群体应注重沉浸性与互动性,而针对中老年群体则应增强叙事的逻辑性与完整性,满足不同群体的偏好。第三,提升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与实践使其掌握多模态叙事技巧,增强在画面、符号、语言与互动方面的创新能力。第四,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通过数据分析与用户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实时优化叙事策略,形成动态调整的机制。
结论
短视频时代改变了新闻传播的生态,也推动了新闻叙事结构的深刻转型。研究表明,沉浸式、情境化与符号化叙事能够显著提升受众的接受度和参与感,但不同受众群体的差异性要求新闻编辑在创新过程中保持平衡。未来,新闻编辑应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叙事创新的多元路径,提升媒介素养与创新能力,推动叙事结构与传播效果的良性互动。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新闻编辑在短视频环境下的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实践中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创新提供了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1] 李明珠. 短视频时代新闻叙事结构的创新路径研究[J]. 新闻界 , 2022(06):34-38.
[2] 王晓红. 受众接受度视角下短视频新闻传播模式研究[J]. 当代传播 , 2023(04):45-49.
[3] 陈志伟 .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叙事转型与实践探索 [J].新闻研究导刊 , 2021(10):52-56.
丹增维崩 女 1989 年生人 籍贯: 北京 民族:藏 学历:本科 职称:编辑职务:英编主编研究方向: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