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刘颖

内蒙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三小学 024400

1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1 课前:用思维导图梳理应用题知识体系

课前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应用题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首先,按应用题题型(如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图形面积相关应用题等)划分主分支,每个主分支下再细分“核心公式”“常见条件”“易错点”等子分支,比如行程问题分支下标注“路程 Σ=Σ 速度 × 时间”公式,以及“相遇问题需注意时间同步”“追及问题需明确路程差”等易错提示。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场景补充子分支,如将“超市购物计算总价”与“百分数应用题”关联、“操场跑步距离”与“行程问题”结合,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在课前清晰把握各类应用题的知识脉络,提前扫清基础认知障碍,为课堂深入学习做好铺垫,也能帮助教师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薄弱点,优化课堂教学重点[1]。

1.2 课中:用思维导图拆解解题流程

课中讲解应用题时,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逐步拆解解题流程,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在审题环节,带领学生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以思维导图呈现“已知条件”“问题目标”“隐藏条件”三大分支,比如解答“长方形菜园面积问题”时,将“长 15 米”“宽比长短 5 米”填入已知条件分支,“求菜园占地面积”填入问题目标分支,“宽需先计算(15-5)米”填入隐藏条件分支,避免学生遗漏关键信息。进入分析环节,以问题目标为起点倒推解题路径,在思维导图中标注“第一步算宽”“第二步用面积公式计算”等步骤分支,还可鼓励学生补充不同解题思路,如同一问题既用“长 × 宽”直接计算,也尝试用“补全图形”间接计算,形成多元思路分支。总结环节,针对同类题型提炼“题型特征 - 解题步骤 - 易错提醒”的对应关系,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直观掌握解题逻辑,降低思维混乱的问题,提升解题的条理性[2]。

1.3 课后:用思维导图巩固与拓展

课后巩固阶段,可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并实现知识拓展。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用思维导图整理错题,以“错题题干”为中心,划分“错误原因”“正确解题步骤”“同类题对比”分支,比如某道工程问题错题,在错误原因分支标注“未明确工作效率单位”,正确步骤分支按“求总工作量- 算合作效率- 求工作时间”梳理,同类题对比分支补充“人数变化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相关题目,让学生从错题中总结经验,避免重复犯错。另一方面,组织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拓展任务,给定复杂应用题(如“含多个变量的购物优惠问题”),让小组共同设计思维导图,探索“不同优惠方案对比”“最优购买策略选择”等拓展分支,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启发,拓宽解题视角。

2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1 学生解题能力提升

思维导图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从解题正确率来看,通过思维导图梳理题干信息、拆解解题步骤,学生能更精准地把握已知条件与问题目标的关联,减少因审题不清、逻辑混乱导致的错误,在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中,应用题正确率较传统教学班级平均提升 15%-20% ,尤其在复杂多步骤应用题(如含隐藏条件的行程问题、分数复合应用题)中,正确率提升更为明显。从解题速度上看,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快速定位解题关键路径,避免思路反复切换,审题与列式的平均时间缩短 20% 左右,解题效率显著提高。同时,思维导图支持多元解题思路呈现,学生能在导图中探索不同解题方法,提出多种解法的比例较之前提高 25% ,解题的灵活性与变通性得到有效锻炼。

2.2 学生学习态度与思维素养变化

在学习态度方面,思维导图让抽象的应用题解题过程变得可视化、趣味化,有效改善了学生对应用题的畏难情绪。通过课堂观察与问卷调研发现,应用思维导图教学后, 80% 以上的学生表示“更愿意主动尝试解答应用题”,课堂上参与解题思路讨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后自主完成应用题练习的比例较之前增加 30% ,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显著增强。在思维素养层面,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提取 - 逻辑分析 - 步骤规划”的思维模式,逐步养成条理清晰的思考习惯。在后续学习中,学生面对新题型时,能自主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提升;同时,多元解题思路的探索也让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被动接受解题方法”转变为“主动构建解题逻辑”,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进一步发展。

2.3 教师教学效率优化

思维导图的融入有效优化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率。在教学目标达成度上,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明确每类应用题的教学重点(如核心公式、解题关键步骤),并结合学生思维导图呈现的知识漏洞,精准调整教学内容,使“掌握行程问题解题逻辑”“学会分数应用题分步分析”等教学目标达成率提升 25%-30% ,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泛讲却抓不住重点”的问题。在课堂互动质量上,思维导图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桥梁,教师以导图为载体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学生通过分享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交流不同想法,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与小组讨论的深度显著提升,原本沉闷的应用题课堂变得更具互动性,教师无需花费大量时间纠正学生的思路混乱问题,课堂时间利用更高效。此外,学生思维导图中的错题整理与思路呈现,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了直观依据,便于后续开展个性化辅导,进一步提升教学精准度。

结语

综上,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价值显著,能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与兴趣、优化教学效率。虽存在低年级操作难、部分学生思维依赖等问题,但可通过分层指导化解。未来可探索其与信息化教学融合,拓展应用领域,为构建高效数学教学模式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沙伟 . 依托思维导图,助力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 [J]. 科学咨询 ,2023,(20):215-217.

[2] 张娟雄 .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1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