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学

作者

李其平

临沭县石门镇石门初级中学

摘要: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初中作为学生的重要学习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新教学理念的提出,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力促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初中信息;科技教学

引言: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具备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形成信息化思维和创新意识。这一要求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信息科技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力促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优势

(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学生数字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能力。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和生活。

(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新理念的提出和新教学的实施,推动了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跨学科融合,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信息科技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注重跨学科融合,将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科技的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他们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时,可以结合数学学科的知识;在学习网页设计和制作时,可以结合美术学科的知识。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力促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重视引导,形成意识

信息意识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核心素养。针对学生信息意识进行培养时,要利用好问题作指引,借助任务问题驱动让学生自觉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的价值是什么、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搜集到有用的信息等。在《信息技术》初中第1册第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对学生信息意识形成正确引导,可于新课导入阶段请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思考“什么是计算机?”“你对计算机的理解有多少?”“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你知道计算机有哪些种类?”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动力,并适时转进课程主题,询问学生“计算机内部是怎样的?计算机又是如何发展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个样子的?”等,以更好地唤醒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增强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信息的敏感度。

(二)合作学习,助力培养

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学生才能学好信息技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帮助,探究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在初中信息科技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合作探究。例如,探究“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任何载体而存在的?”这一问题时,有的小组会结合体重依附于身体、音乐依附于电脑、手机新闻报道依附于电视、电脑等现象,得出信息必须依附载体而存在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初步了解了信息共同的特征以后,教师可用课件演示信息的共享性、时效性和真伪性等特征,并引导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三)关注实践,实现强化

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应紧密联系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个体操作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自行获取、处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价值做出准确判断,综合运用好各种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在《图像采集方式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宣传画、广告牌、书刊封面等以图像为载体表达作者创意的实例,引出图像的采集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用数码相机拍摄、使用扫描仪从印刷品或照片上获取、从网站上下载等。然后,引导学生自学,并结合“小试身手”栏目进行作品规划,通过与他人交流、小组汇报等形式交流所掌握的采集图片的方法。

(四)德育渗透,内化所得

信息社会责任是道德层面的素养内容。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应充分考虑到部分学生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且有着不好的信息使用习惯,带领他们集中分析关于信息活动的案例,结合案例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内化核心素养。在讲《身边的算法》时,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数量特别多,而且信息的来源鱼龙混杂,容易模糊学生的视野。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搜集素材、制作作品的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有效判断,保护个人和他人隐私,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应用信息;同时,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盗用、恶意丑化作品。

结语:

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的指导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正逐步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对信息科技教育的认识,更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深刻体会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信息科技教学的核心目标,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勇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21):58-60.DOI:10.

[2]罗维松.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创新策略[J].教育研究,2024,2(9):

[3]孙晓.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1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