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EPC 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控难点与优化路径分析
潘竞民
鄂尔多斯市水投惠源建设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10
建设工程 EPC 总承包模式成本管控面临诸多难点,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难点并探索有效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工程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1 EPC 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 总承包模式,即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一体化的承发包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建设单位将工程整体发包给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负责从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到调试的全过程,并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及造价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交付一个符合合同约定、具备使用条件且竣工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相较于传统承包模式,EPC 模式具有显著特点。其一,法律关系清晰,业主与总承包商为单一合同关系,总承包商对工程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权责界面明确。其二,实现工程系统整合,总承包商统筹设计、采购和施工,促进各环节深度交叉与内部协调,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项目整体效益。其三,业主风险合理转移给总承包商,这对总承包商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 EPC 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控难点
2.1 设计阶段
设计变更频繁:项目初期业主需求不明、设计深度不足或现场勘查不充分,易导致设计方案后续多次变更,增加设计与施工成本。
设计与成本脱节:设计人员重技术轻成本,未充分进行多方案经济比选,选用高价材料或复杂工艺,推高项目造价。
2.2 采购阶段
材料价格波动:建筑材料受原材料供应、市场形势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大。EPC 项目采购周期长,价格上涨会直接增加采购成本。
供应商选择风险:考察不充分易选到不良供应商,引发供货延迟、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导致工期延误、返工,增加额外费用。
2.3 施工阶段
施工组织不合理:施工组织设计不完善,施工顺序与资源调配不当,易出现窝工、返工,降低效率、增加成本。
现场管理不善:施工现场材料浪费、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因事故处理、工期延误产生高额费用。
2.4 合同管理阶段
合同条款不严谨:EPC 合同内容复杂,条款漏洞、表述不清易引发纠纷,增加沟通协调成本。
合同执行不力:总承包商未履约或分包商违约,会面临索赔,给总承包商带来经济损失。
3 EPC 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控优化路径
3.1 设计阶段
加强设计前期沟通:在项目启动初期,总承包商应与业主进行充分沟通,深入了解业主需求和项目目标,组织设计团队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收集准确的基础资料,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例如,通过召开多方参与的项目研讨会,让业主、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充分交流,提前明确项目关键技术指标和设计要求,减少后期变更。
推行限额设计:制定合理的限额设计指标,明确各专业的造价控制目标,并将其纳入设计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多方案比较,优化设计方案,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例如,在某桥梁设计项目中,采用限额设计,对桥梁结构形式、材料选用等进行多方案经济分析,最终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工程造价降低 10% 。
建立设计与成本联动机制:引入造价工程师参与设计过程,与设计人员协同工作。造价工程师对设计方案进行实时成本测算和分析,及时为设计人员提供成本反馈,促使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实现设计与成本的有效融合。
3.2 采购阶段
建立价格动态监测机制:总承包商应安排专人关注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动态,收集价格信息,分析价格走势。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价格调整协议或采用套期保值等方式,合理规避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例如,对于用量较大、价格波动频繁的材料,提前与供应商协商在一定价格区间内进行价格调整,降低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
优化供应商管理:加强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和实地考察,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选择信誉良好、供货能力强、产品质量稳定且价格合理的供应商。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和付款条件。同时,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确保供应商按时、按质、按量供货。
合理规划采购计划:根据项目施工进度,结合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避免因采购过早或过晚导致资金占用成本增加或材料供应不及时。例如,采用 ABC 分类法对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对重要且价格波动大的A 类材料重点关注,精准安排采购时间和采购量。
3.3 施工阶段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由总承包商组织技术、施工、造价等相关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深入论证和优化。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科学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施工过程高效有序进行。例如,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对关键线路上的工作进行重点管控,优化资源配置,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建立材料领用制度,减少浪费现象。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大安全培训和投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例如,通过设立材料管理责任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考核,有效降低材料损耗率;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演练,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建立施工过程成本监控体系,定期对施工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纠偏措施。例如,采用挣值分析法,对项目的进度和成本进行动态监控,当发现成本超支或进度滞后时,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施工方案或资源配置,确保项目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3.4 合同管理阶段
完善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前,组织专业的法律、造价、技术人员对合同条款进行细致审查,确保合同条款严谨、明确、完整。明确工程变更、价格调整、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减少合同漏洞和纠纷隐患。例如,对于工程变更,详细规定变更的审批流程、计价方法和调整范围,避免因变更引起的成本失控。
加强合同执行管理:建立合同执行跟踪机制,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合同双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加强对分包商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要求分包商定期提交合同执行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分包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立合同纠纷预警机制,当出现可能引发合同纠纷的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协商解决,避免纠纷升级导致成本增加。
4 结束语
本文系统分析了建设工程 EPC 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控在各阶段的难点,并针对性提出优化路径。通过加强各环节管理,可有效提升成本管控水平,实现项目降本增效。但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创新发展,EPC 模式下的成本管控仍需持续探索与完善,未来应结合新技术、新理念,进一步优化成本管控策略,为行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刚 .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与成本控制分析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5,(11):123-125.
[2] 方宇通 , 郭鸿伟 , 石春海 , 等 .EPC 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研究 [J]. 中国招标 ,2025,(03):183-185.
[3] 徐天奇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设单位造价管理探讨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5,(0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