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合教学

作者

严琦斌

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一、引言

大单元整合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更强的灵活性,是目前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法,这里所指的“单元”可大可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灵活地设置单元教学的长度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浅层学习逐渐过渡到深层学习。该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促使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大单元整合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路径,以提高教学整体效能。

二、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一)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整个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是指引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依据。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出大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并且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置科学、严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1]。例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时,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让学生掌握一些图形基本特征、公式、计算之中,而是应设定更有深度、广度的目标。具体来说,应包括: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能够自主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经历从直观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增强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周长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小组合作中分享不同的测量、计算方法,提升合作学习与表达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奠定基础。这样涵盖知识、技能、思维等多个维度的单元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契合新课标要求,并促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二)设计单元整合教学主题

单元整合教学更注重教学的整体性与连贯性,需要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整合。因此,在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应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主题。主题的设计要突出重点、层次分明,并使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核心概念与方法。例如,在学习“数的运算”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教学主题设计为“数字旅行记——开启奇妙运算之旅”。在这一主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个个数字想象成旅行中的小伙伴,加法是小伙伴们结伴同行,让数值变大;减法是小伙伴分离,数值变小;乘法则是小伙伴们分组抱团,扩充队伍;除法是重新打散分组,均匀分配。借助这样生动有趣的主题,能将原本枯燥的四则运算串联起来,从简单的整数运算逐步拓展到小数、分数运算,让学生在“旅行”情境里,清晰看到数运算间的逻辑关联,理解不同运算在解决问题时的独特作用,

进而掌握运算规则,提升运算能力。

(三)落实大单元任务驱动

一般来说,大单元整合教学都是以任务为驱动的,同时,以特定的一些教学情境为载体,由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些递进式的课堂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任务探究的过程中有效掌握学习内容,并获得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整合教学时应积极落实与之相对应的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各种任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中内化知识 [2]。例如,学习“统计与概率”单元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轻松掌握知识与技能。首先布置任务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班学生所喜欢的体育项目。期间,各组要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借助表格来整理数据,这一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流程。接着布置任务二:根据之前整理的数据,尝试绘制条形统计图,更加直观地展示不同项目的受欢迎程度。期间,学生要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理解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及优势。最后,布置任务三:假设本周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但考虑到天气原因,不同项目受天气影响的程度不同。学生要结合生活常识估算一下各项运动开展的概率。通过设计以上类型的递进式任务,不仅能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还能有效强化其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进而发挥出任务驱动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大单元整合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积极的应用意义,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多种关键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持续创新,巧妙地将大单元整合教学融入数学教学的多个环节之中,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为今后开展更高难度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秀莉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合式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 , 2024(16):159- 161.

[2] 赵玉波 .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J]. 互动软件 , 2023(5):623-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