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纪华
四川省德阳市委党校 618000
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中华民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历代哲人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向往。在中国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就有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设想。在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通过实行均贫富,以实现“大同”。而康有为为救国救民写了《大同书》,但是这本书中却没有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道路。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都进行过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艰辛探索,最终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个理想目标,在长期的奋斗中以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为人民谋幸福,践行初心使命,将共同富裕写入制度,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加以实践和发展,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努力让理想越来越接近现实。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不懈追求的目标
在建国初期,我们党就提出了共同富裕的观点,并将其作为党发展的一个长期目标为之奋斗。1955 年 7 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并为之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和艰辛探索,推进了社会主义发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85 年 3 月邓小平提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992 年,邓小平在南巡中再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解决贫富分化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最终都能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他一再强调,能否实现共同富裕是区别社会主义与其他制度的重要标准。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形成了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这集中体现在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之中,他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这就告诉我们,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一部分人的富裕,是所有人的富裕,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富裕;共同富裕不是一夜之间大家都富裕起来,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完完全全都平均的共同富裕,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才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共同富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使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邓小平同志就讲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
(一)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人民性”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类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理论,其核心要义就是为实现人类解放、无产阶级解放,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所写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就是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让无产阶级能站起来,目的就是致力于解放无产阶级,使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他回答了发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还回答了发展的目的问题。
(二)共同富裕是关乎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体现了“政治性”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民心进而关乎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人心向背,决定着政权的稳固。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朝代更迭,从经验和教训中都深刻的告诉我们,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但当前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从区域看,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比较大,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非常明显。从收入分配差距看,我国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明显。从一些领域看,我们还存在着经济与民生发展不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些地区、领域、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例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质量等都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也使得社会安全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因此推进共同富裕解决的不仅仅经济问题,更是经济背后的社会问题、治理问题和人心向背的问题。推进共同富裕更能凝聚民心,形成合力,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体现了“长期性”实现共同富裕是由一个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共产党从建国至今,带领人民群众持之奋斗,创造了两大奇迹: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长期稳定,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如今我们奋斗在新时代的路上,更是奋斗在共同富裕的路上。而这条共同富裕之路决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是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闯过一道道坎坷才能实现。正如习近平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其中的积小胜为大胜,就是将共同富裕分成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来实现,使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规模的实现共同富裕。
三、推进共同富裕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作为
目前我国党员总数已突破 1 亿名,有 525.0 万个基层组织,这些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个战斗堡垒,每一个党员都一面旗帜,在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中,以自己的硬核素质、硬核本领、硬核担当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要恪尽职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党员干部不仅要了解当前的发展要求,更要深刻的认识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富裕富足,还对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全面考验着基层政府和干部的治理能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树立“心中有民、实干为民”的思想,将共同富裕的思想理念,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民生工作落实落细到家家户户,将办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推动民生与发展互促共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要强化学习,增强过硬本领,不断提升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将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压力。党员干部唯有积极学习、终身学习,才能准确的判断形势,以带领人民群众努力推进共同富裕的不变来应对在共同富裕征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奋勇争先,踏实苦干,以逢山开道 , 遇水架桥的坚定执着精神 , 带领群众因地制宜谋发展。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将压力转化为加快发展、开拓奋进的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工作落实,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要以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新风正气树立和维护好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正人者必先正己,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充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作风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扫清障碍,把清廉建设的理念、措施和行动不断贯穿到共同富裕建设的全过程。让崇廉尚洁、崇实重干、崇德向善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风尚,发挥党员干部“主心骨”作用,积极树立和维护好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奋斗,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续坚持“不落一人”的发展目标,引导全省人民勤劳致富、发展致富、创新致富。同时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在做大做强“蛋糕”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关注的重点问题,分好共同富裕的“蛋糕”,一步一步把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共用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孙博翰.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6-08(011).DOI:10.28131/n.cnki.ncshk.2022.002157.
[2] 薛加奇 , 钱智勇 .《资本论》中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J/OL]. 当 代 经 济 管 理 :1-6[2022-07-0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220531.0909.008.html
[3] 潘斌 . 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哲学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J]. 南京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2(02):76-84.
[4] 刘文祥 .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研究综述 [J]. 实事求是 ,2021(05):38-44.
[5] 朱格锋 . 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的共享发展意蕴及演 进 逻 辑 [J]. 邓 小 平 研 究 ,2020(05):26-33.DOI:10.16870/j.cnki.51-1763.2020.05.003.
[6] 李娜 . 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D]. 湘潭大学 ,2020.DOI:10.27426/d.cnki.gxtdu.2020.000970.
[7] 张春敏 , 吴欢 .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贡献 [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20(01):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