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教融合机制下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

作者

黄俐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0

引言: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深化,商务英语作为全球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语言技能,对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人才培养途径,落实到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是要通过产教融合来推动学生在商务工作中的英语能力提升,胜任各类商务活动需求。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并借助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商务英语能力与职业素养水平双提升的关键途径。

一、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现状

(一)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成效

课程思政是各大院校积极推动建设的内容,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普遍建设起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具体表现为一线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增强,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例如将各类商务英语翻译技能所能应用到的场景融入教学之中,如“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企业“走出去”战略等,将英语技能教学、课程思政相融合,推动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结合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许多教师也开始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互动性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问题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从课程设置来看,课程存在思政内容深度不足、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例如目前的思政元素主要集中在爱国、职业道德等层面,缺乏对数字素养、绿色低碳、创新精神等时代背景层面内容的挖掘,而部分学校缺乏课程的自主创设能力,导致课程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课程没有结合专业内容、区域产业特色和未来的就业情况进行设计。从教材方面来看,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高职基础英语教材,虽然在单元主题选择上,多以职业精神、节日、健康、友谊、饮食、爱好、感恩、文化等易于融入课程思政的话题为主,但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还是略显生硬,如部分教材在每个单元专门编写了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有些教材在单元第一部分直接将党的文件中的语句进行英译后加以引用 [1]。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产教融合的实践育人优势发挥不足,使得思政教育缺乏实践环境,学生无法将思政与商务英语翻译技能相结合,落实到真正的实践场景之中。

二、产教融合机制下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策略

(一)创新课程思政语境

课程思政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中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相对应的语境。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语境受限于教材、校园环境,缺乏思政的实践语境,这导致课程思政呈现出与实际内容不符、结合不匹配、空洞说教的问题。创新课程思政语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将课程思政的语境从课堂转移到企业,使得课程思政的语境扎根于职场英语语境,有利于学生感悟和内化思政内容与思政元素。借助产教融合机制,可以完成课程思政语境的创新与迁移。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寻求与商务英语应用相关企业的长效合作,如跨境电商、外贸企业、翻译公司等,将企业内部一些非涉密的内容提供给学校作为英语翻译课程思政的实践载体。例如,学生在翻译合同时,应保证做到诚信,具有责任心。在翻译企业宣传内容时,应做到文化自信,学会跨文化沟通,用目标者所能理解的语言来传达中国企业品牌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更多地剖析不同的翻译成果,用于课程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展示多样化的英文范例,比如,治国理政、中西交往等方面,从创新角度展现语言的应用价值。高职院校可以将当前教育领域、科技领域形成的成功案例加入课程,培养学生的翻译语言能力,同时促进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得到内化[2]。

(二)开发产教融合模块化课程

模块化课程是产教融合机制价值的重要体现,模块化的课程就是将课程从传统的线性结构转变为模块化的结构,教师可以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为学生进行课程的组织,也为产教融合的开展和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有效渠道。首先,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讲,应利用产教融合机制,了解岗位所需的能力情况,设计以思政和商务英语翻译技能为核心的双主线课程模块。例如可以将其分为公司宣传、外贸单证与函电、跨境电商、国际会展等模块,不同模块对应不同的翻译技能和思政元素,如公司宣传需要翻译的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产品手册与品牌故事,学生应当掌握宣传文本的文体特点、增译、改写技巧等技能,在这之中可以融入文化自信、品牌意识、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产教融合机制则可以在其中发挥提供真实宣传材料和企业评价的作用。其次,在模块化教学中,应注重落实柔性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发挥模块化课程的灵活优势,应当根据产教融合合作企业的需求、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需求为学生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人才教育落实到真正的职业岗位需求上。

(三)开发产教融合课程思政校本教材

针对教材存在的不足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寻求课程思政校本教材的自主开发,利用产教融合优势,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开发中来。校内专业教师可以为教材提供教学设计、理论梳理、语言规范、教学内容等,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案例之中。企业专家可以提供真实的职业案例、行业标准,并对教材的实践性和前瞻性进行评估,从而保证校本教材的质量。

(四)应用双元驱动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应体现学习者参与、体验和反思的教学原则,充分激活、激发学生主体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思政的视角审视中国现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促使他们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深入思考问题。教师选取的新闻主题紧密结合国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精神 [3]。应用双元驱动教学是推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双元驱动中的双元是指教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导师负责提供真实企业项目和实践操作指导,教师负责教学以及日常教学指导。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机制下,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借助产教融合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例如创新课程思政语境、开发产教融合模块化课程、开发产教融合课程思政校本教材、创新双元驱动教学方法等,使课程思政真正融入高职商务英语的翻译技能教学之中,并使课程思政得到实践应用场景,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对高职院校而言,这一模式可以破解当下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困境问题,有助于培养出具有翻译技能、文化自信、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商务英语翻译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粉绒 . 从“并举”到“融合”: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优化策略 [J]. 陕西教育 ( 高教版 ),2025(8):76-77.[2] 孙喜凤 . 产教融合机制下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 [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4,37(5):68-70.

[3] 张莉 .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路径探索 [J]. 海外英语 ,2025(3):105-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