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初中美术教学:数字媒体艺术在传统绘画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汪清
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 湖北 武汉 430015
作者简介:
汪清(1990年2月28日),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本科,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教师。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视域下,信息技术正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中,尤其是数字媒体艺术在传统绘画教学中的应用,凭借其交互性、多元性等特性,为传统绘画教学开辟全新的途径。当前课堂利用数字绘画软件、多媒体展示平台,让教学内容从简单的技法传授拓展到艺术史论、先进艺术形式的探讨,教学形式也从单一的教师示范转向师生互动的多元化模式。不仅如此,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突破传统创作束缚,自由挥洒创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美术;传统绘画;创新
初中美术教学在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激发创新精神、塑造艺术修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仍面临重重阻碍,绘画材料的短缺,让学生无法探索不同材质的表现力;狭小的教学场地,阻碍大型艺术创作活动的开展,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融入,为初中美术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其中数字媒体艺术在传统绘画教学中的运用,利用数字绘画软件,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画笔与颜料的限制,自由地尝试各种风格的笔触与色彩组合,拓展创作空间。
一、开展数字媒体艺术鉴赏课程
在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开设数字媒体艺术鉴赏课程成为初中美术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这类课程注重引入琳琅满目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如,风格多变的数字绘画、逼真立体的三维雕塑、灵动鲜活的动态影像等,为学生打造一扇近距离领略数字艺术魅力的窗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运用分析手段,带领学生解读作品的艺术风格,分辨写实的细腻、抽象的奇幻或超现实的独特;探究创作手法,了解数位板、3D建模软件等数字工具如何实现奇妙的视觉效果;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领会其承载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跨媒介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力[1]。
例如,在“多彩校园——动态与场景表现”的课程中,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为学生带来一场融合视觉与文化内涵的校园动态影像盛宴,并引入电影《哪吒》中的美学元素,将校园四季变换、课间欢乐嬉闹、课堂温馨互动等场景进行加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镜头语言,色彩运用借鉴《哪吒》的中式色彩风格,以鲜明和谐的色调,营造出充满青春朝气的校园氛围。春之嫩绿、秋之金黄,并在巧妙的色彩组合下,凸显校园四季的魅力。对于镜头语言方面,可以模仿《哪吒》动感的画面切换,快速流畅地捕捉课间嬉闹、课堂互动的瞬间,让观众仿若置身热闹校园,充分彰显数字媒体艺术在场景与动态表现的优势。不仅如此,还将《哪吒》的中式美学融入校园动态影像中,从画面构图的对称平衡,到角色造型的传统与现代融合,作品在展现校园生活的同时,散发着文化韵味,实现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二、构建多元化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初中美术教学迎来新的变革,在教学中建立多元化学习环境,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与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大量素材,风格各异的数字绘画、创意十足的艺术案例等,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开启自主学习[2]。而线下课堂同样也可以融入信息技术,数字绘画工作室配备专业设备与软件,能助力学生将创意转化为数字画作;互动多媒体教室运用触摸屏幕、投影互动等技术,以此来增强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
例如,在“笔墨丹青”的教学过程中,线上教师推送名家水墨画高清图、绘画视频和科普文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水墨画技法与文化内涵。而线下,在数字绘画工作室,学生利用数位板和软件模仿传统风格创作,实现水墨晕染、线条勾勒。在互动多媒体教室展示交流,教师通过互动设备点评指导,让学生进一步领略“笔墨丹青”的魅力,从而提升美术的学习效率。
三、在绘画创作中融合数字媒体工具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将数字媒体工具融入到绘画创作中,成为信息技术为初中美术教学赋能的有效手段,更为初中美术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的绘图软件等数字媒体工具,开启充满创意与惊喜的绘画创作之旅。与传统的纸笔绘画相比,这种创作方式凭借其便捷性与多样性,为学生打破传统绘画材料与技法的枷锁。让他们能挣脱束缚,自由地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实现传统绘画难以企及的视觉效果[3]。
例如,通过软件特效,学生能轻松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光影氛围,利用3D建模技术,生动展现出立体的空间感,让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大力鼓励学生探索数字媒体工具与传统绘画技法的融合方式,当学生在数位板上运用绘图软件模仿传统工笔画的线条时,再结合数字特效,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与表现力,创作出既蕴含传统韵味,又洋溢着现代气息的作品。
例如,在“中国民间美术”的创作教学中,教师要先引领学生在线上广泛收集剪纸、皮影、年画等民间美术作品素材,让他们深入探究这些艺术形式的特点与深厚文化内涵。直到实际创作阶段,学生利用数位板和绘图软件进行创作,依据传统剪纸的轮廓造型,运用绘图软件的形状绘制工具,准确勾勒出线条,再借助色彩填充功能,选取传统年画中鲜艳夺目、明快活泼的色彩为作品上色。与此同时,利用数字特效为画面添加上光影效果,模拟出皮影在灯光下的通透质感。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民间美术的传统韵味,又展现出数字媒体带来的现代艺术魅力。而学生在这一创作过程中,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魅力,其美术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有助于拓展师生的教学与学习空间,利用数字化工具,教师能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从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到审美能力的发展都能把握,并依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随着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美术教学不再被局限于传统课堂内,学生随时随地都能通过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学习方式也向着多元化与自主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海滨.数字艺术技术在高职美术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炫动漫,2023,(19):148-150.
[2]吴萍.数字绘画在高校美术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128-129.
[3]梁婉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