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李吉
1.长江师范学院,国内合作处, 重庆市涪陵区,408100 ;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推进,越来越多地方高校开始探索推进产教融合的路径。如何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真正让学生受益、给予教育领域更多机遇与可能,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产教融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接近现实需要的教育培训方式,所以探究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路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传统的“条块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地方高校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当地院校能够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动向和需求,对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说近几年来,如何推进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为当前热议话题之一。
一、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地方高校和企业合作,把学校教学和生产联系起来,既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又能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还能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发展空间[1]。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也能促进校企的合作与交流,缩短两者间的差距,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只是单纯的实习、科研项目,而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模式,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为地方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二、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路径
(一)开展产教融合合作项目
地方高校在实施产教融合合作项目前,需充分与企业进行沟通,明确各自的发展需要及合作目标,在详细分析双方需求的基础上,明确合作重点及目标,确保合作项目真正为双方创造价值。地方高校可充分利用已有产教融合平台与资源,搭建合作机制与平台,为校企合作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可成立专门的产教融合合作办公室或工作组,负责统筹管理与实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地方学校应在明确合作目标、建立合作机制的前提下,制订具体的合作计划与实施计划[2]。对合作项目的时间节点、任务划分、资源投入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以保证合作项目按预定的进度进行,达到预期效果。地方学校在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与总结,在收集数据、开展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合作项目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并对合作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合作项目取得最佳效果。
(二)开设产业实践课程
工业实习课程应以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课程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设置具体的实习项目与任务,使学生在实习中学习、探索、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仿真实训法等。可邀请有关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到学校作讲座或指导,使学生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开设工业实践课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过程,地方学校要定期评估与调整课程,在学生反馈与实际效果的基础上,适时地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保证产教融合的成效最大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师资培养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定期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行业调研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也可邀请有关业界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到学校作学术交流及讲座,让教师了解业界最新动态,提升实务能力及行业见解。鼓励教师参加产、学、研等课题,把课堂教学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促进产学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课题,增强了教师对行业需求的理解,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为学生培养出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地方高校也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跨专业、跨专业的教师队伍;建立多学科教师队伍,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拓宽教师的视野与思路,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综合,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教育领域的国际视野,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与竞争能力。
(四)加强产教合作交流
学校可成立“产教融合”领导小组或委员会,设立专门负责“产教融合”工作的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产教融合”的相关事宜,以保证信息畅通和交流畅通,在此基础上,应制定明确的合作协议及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使合作关系规范化,以保证合作顺利开展[4]。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产教合作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企业代表到学校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将行业动向、企业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工作需要有一个更深的了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企业对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双方的合作。
结束语
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充分体现了“产”与“教”的深度融合,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产教融合”促进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与提高。产教融合不只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要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紧密结合企业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环境与机会,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莹,杨淑萍.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机制下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24,(03):1-6.
[2]阎卫东,王素君,吕文浩.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逻辑分析和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21,(06):44-50.
[3]陈哲夫,陈端吕,彭保发.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发展中产教融合的回顾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20,(05):36-40.
[4]周珂,王首军,夏自祥.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初探[J].济宁学院学报,2020,41(05):41-45.
作者简介:
李吉(1982-),男(汉族),重庆涪陵人,硕士,任职于长江师范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