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五育并举- 探讨中职会计教学工作的创新实践

作者

杨凌云

湖北省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 430035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教育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具备某一专项技能的学生,而是逐步转向培养兼具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在“双优计划”“产教融合”等政策推动下,中职会计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现实中部分教学仍存在过分强调专业技能、忽视学生德育与综合素养培养的问题,导致学生在职场适应性与职业发展后劲方面存在不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理念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遵循,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人格、思维、体质、审美与劳动意识的综合发展。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探索五育并举的实施路径,既符合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也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和未来竞争力。

一、以德育人修身养性,培养学生德育

德育是教育之本,也是中职会计教学中最重要的育人环节。会计作为一门高度依赖诚信的学科,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极高。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德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真实的财务舞弊、职业道德失范等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会计信息失真”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与法律后果,从而增强责任意识。教师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例如强调“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精神。班级管理中,可以开展“诚信之星”“职业素养展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内化德育理念。通过将德育贯穿于教学与实践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做事讲诚信、做人有担当的职业品格[1]。

二、科技创智助推发展,加强学生智育

智育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核心途径。在会计教学中,智育不仅体现在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学习上,还包括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当前,会计行业正经历由传统手工会计向信息化、智能化会计转型的过程。中职会计教学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利用财务软件、ERP 系统和云会计平台进行实操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并熟悉企业常用的工具软件。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务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岗位适应力。在智育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成本会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再到利润核算,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项目化教学方式,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均能得到有效锻炼。智育的培养还应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规划获取初级会计职称、 1+X 证书的学习路径,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2]。

三、强身健体塑造灵魂,推动体育进步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常常被忽视,然而“健康第一”的理念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中职会计学生由于课堂学习多以理论与电脑操作为主,容易出现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等问题,导致体质下降。会计教学改革中应注重体育育人,倡导“身心并进”。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如瑜伽、羽毛球、篮球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结合短暂的眼保健操或舒展活动,缓解学生的身体疲劳。体育不仅是强健体魄的途径,更是塑造坚韧品质的重要方式。在会计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面对枯燥复杂的核算流程或长期备考的压力。

体育锻炼所培养的坚持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恰好可以迁移到学习和职业发展中。通过校园运动会、体育竞赛等活动,学生不仅增强了体质,还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会了积极进取和互帮互助,这些品质对于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抗压能力和人际沟通极为重要。

四、以美引领,提升学生美育素养

美育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常被边缘化,但实际上,美育在塑造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气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会计工作需要严谨与条理性,而美育所培养的审美能力与秩序意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品质。美育能够培养学生对“规范与秩序”的敏感度。会计凭证填写、报表编制均要求整齐、美观和逻辑性,这与美育中的“形式美法则”有内在契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审美与职业技能的联系,例如通过展示工整与混乱账务处理的对比,让学生直观体会“美感”背后的职业价值。美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学校可以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让学生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培养审美判断力和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财务问题时,寻找更为灵活的解决路径。美育还可以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校园艺术节、主题班会设计、技能节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与人文情怀。长期熏陶下,学生不仅具备职业能力,还能表现出气质上的从容与优雅,更契合现代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五、加强劳动教育,发展学生劳育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会计虽以脑力劳动为主,但其学习和工作过程同样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接触企业财务工作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校财务管理的部分事务中,如收支核算、票据整理、资产盘点等,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劳动教育还可以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整理资料、归纳总结的习惯,这不仅是一种劳动技能,更是提升学习效率与职业素养的方式。通过劳动教育,学生逐渐明白“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进而形成踏实肯干的职业态度。同时,劳动教育还应与社会实践结合,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使学生在劳动中提升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于培养会计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职业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六、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中职会计教学中落实“五育并举”,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五个方面的创新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会计技能,还能在道德品质、创新思维、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劳动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未来,中职会计教育应不断探索与实践五育并举的路径,形成课程教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汤淑琴 .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路径探析 [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39(11):1-3.

[2] 李玉慧 .“中职教育中的“五育”并举实践探索 [J]. 阅读与成才 ,2024,(0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