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作者

程思捷

阜宁县东沟初级中学 224400

摘  要:优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案,是当前化学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由于中学化学课本中部分演示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教师需要对中学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设计和优化,使实验更具观赏性、兴趣性和知识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优化、改进

一、改进仪器复杂、操作繁琐的实验

中学化学课本上部分实验使用的仪器较多、实验操作繁琐,进行演示实验所需时间太长,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不利于课堂实验教学。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对这些仪器复杂、操作繁琐的实验进行改进,以方便课堂使用。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为例:由于课本中该实验对于装置气密性的要求较高,并且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繁琐,因此该实验不利于课堂演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该实验进行改进(见图3-1)。改进实验以注射器作为实验反应装置:首先,在注射器中放入白磷,塞入活塞后,密封注射器,标出活塞位置;然后,用酒精灯对装有白磷的注射器开始加热,白磷开始燃烧;最后,待白磷燃烧停止,冷却装置至室温后,观察活塞停止移动的位置。由于白磷燃烧消耗注射器内空气中的氧气,注射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注射器活塞向内运动,根据活塞停止移动的位置可以确定消耗氧气的体积。该实验改进后,不仅减小了实验中消耗氧气的误差,避免了P2O5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同时,简化了原本复杂的实验仪器和繁琐的操作步骤,使演示实验装置可以跟随教师移动位置,便于学生近距离观察。

二、改进缺乏趣味性的实验

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课堂印象,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中“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为例:课本中,该实验是用小烧杯装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碱性,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通过扩散运动与酚酞溶液中的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由于该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洁,因此经常被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但该实验缺乏趣味性,往往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史秉哲[28]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变成了“铁树开花”(见图3-3)。先将棉团固定在铁丝上,插入胶塞,制成“花树”,用胶头滴管吸取无色酚酞试剂滴在棉团上润湿;然后,将浓氨水装入小烧杯,置于“树”下后,立即用大烧杯罩住“树”和小烧杯。不久,我们可以观察到:棉团先后由白色变成红色,“铁树”上开满了“红花”。本实验改进后增加了演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现象更明显,更易于学生得出结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实验的优化策略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严格把控化学实验过程、改进实验方法、材料和装置、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产物、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全面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碧云.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几则[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30(01):29-30.

[2] 裴锐,张灵丽.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化学教学——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9,36(Z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