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东北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

作者

路飞

2107261986****3716

1 病虫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病虫害给玉米的生长以及产量带来了颇为明显的负面效应,在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环节中,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玉米属于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一类作物,病虫害对其生长发育形成干扰后,常常致使玉米生长出现停滞的状况,叶片也会变得萎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植株死亡。

病虫害一方面会直接对玉米植株造成破坏,使得叶面积有所减少,另一方面还能够引发植物出现生理失调的问题,进而让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就这样对玉米的生长潜力起到了抑制的作用。而且,病虫害的侵袭通常还会让玉米的水分和养分消耗加剧,使得作物抵抗逆境的能力出现下降的情况。

最终,上述这些负面效应极大地削减了玉米的产量与质量,让农民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像玉米螟、根腐病等这类高发的病虫害,经常会造成大面积的损害,在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对整个种植季节的收成都产生影响。所以,对病虫害加以防控,已然成为保障东北玉米生产稳定性以及提升其产量的重要研究课题。

2 东北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

玉米主要病害包括灰斑病、玉米螟、叶斑病和根腐病等。其中,灰斑病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真菌引起,病斑呈灰色,通常在玉米叶片上出现,严重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玉米生长受阻。玉米螟则是一种由昆虫引起的病害,幼虫在玉米植株的茎秆内穿行,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萎。叶斑病多由真菌或细菌引起,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黄绿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叶片提前枯死。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土壤湿度较高的环境下,真菌或细菌通过根系入侵,使得根部腐烂,进而影响玉米的吸水和营养功能。

3 当前防控技术应用现状

当下,在东北玉米种植这块领域当中,防控病虫害的技术手段正慢慢变得多样化起来,不过,依旧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化学防治技术已然成为了主流的防治手段,在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里被广泛运用着,它所具备的杀虫、杀菌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促使害虫和病原的数量快速减少。只是呢,要是过度去依靠化学防治的话,就会引发像农药残留呀,还有土壤以及水源被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并且,有一部分害虫和病菌也渐渐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如此一来,防控的效果便一年比一年差了。

另外,生物防治技术虽说在实验室里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果,可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还是存在着诸如技术成熟度不够、推广起来难度挺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极大地限制了它能够被广泛应用开来。再看物理防治手段,就拿诱捕法和屏障法来说吧,它们对于某些害虫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因为会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其效果并不是那么稳定,而且操作起来成本也比较高。总体来讲,现有的这些防控技术虽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让病虫害问题得到了缓解,可就是缺少那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防控体系,这样就很难去应对如今变得日益复杂的病虫害所带来的威胁了。

4 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1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控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那些病虫害呈现严重发生态势的地区,其重要性更是凸显。化学农药一经使用,往往能够较为迅速且有效地对病虫害的蔓延态势加以控制,进而促使玉米的产量得以提升,其质量也能够获得相应提高。常见的化学防治手段涵盖了喷洒杀虫剂以及杀菌剂这两个方面,而针对各不相同类型的病虫害去挑选合适的药剂,这无疑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关键所在。

就拿玉米螟这类害虫来说,常常会运用拟除虫菊酯类以及有机磷类杀虫剂来开展防治工作;至于玉米所患的灰斑病、玉米叶斑病等较为常见的病害,那么便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杀菌剂来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伴随着新型农药不断地被研发出来,其防治效果也随之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如此一来,药物残留的情况得以减少,其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不过,化学防治技术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说长期单一地去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就很有可能致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并且其对环境以及非靶标生物所带来的影响也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所以说,怎样在切实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以及有效解决抗药性方面的问题,这已然成为化学防治技术当下所面临的极为重要的课题。

4.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包含运用物理障碍、诱捕装置以及对温度、光照等方面加以利用等手段,以此来对病虫害展开防治工作。举例来讲,能够通过设置物理屏障的方式,阻拦害虫进入到玉米田当中,又或者可以借助光诱、性诱等不同的方式,将害虫引诱至捕虫器里面。一般情况下,这些方法对玉米作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而且也不容易促使害虫抗药性出现。

近些年来,像温室、网罩这类防护设施,在针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天气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形下,它们能够很好地保护作物,使其免受虫害的侵扰。虽然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存在诸多的优点,不过它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旧面临着一些来自技术层面以及经济层面的挑战,比如说天敌的培养与释放、设备所需成本较高以及防治效果存在不稳定性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怎样对这些技术的实施方式做出优化处理,进而提升它们的防治效率以及可操作性,这在当前依旧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控中逐渐受到重视,并展现出较为显著的效果。生物防治技术主要依赖天敌、微生物和生物制剂等自然敌人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和捕食性甲虫,能够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数量,同时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和病毒,也被广泛用于控制玉米害虫及病原菌的传播,这些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针对性,还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相比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优势在于其长期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尤其在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非靶标生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5 结束语

研究发现,合理轮作、适时播种、病虫害监测以及生物农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危害,降低农药使用量,提升玉米的抗病虫能力。综合防控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减少农药残留,提高作物品质,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本研究为东北玉米种植区的病虫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勇.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绿色防控措施的创新研究[J]. 种子科技 .2025, (09):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