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时间间隔测量原理综述

作者

蔡婷 王鑫 李晨旭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

0 引言

时间测量是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基础问题,随着技术发展,对时间间隔测量精度的要求日益提高(从纳秒级到皮秒级甚至飞秒级)[1]。TDC 作为实现高精度时间 - 数字转换的核心器件,其原理基于对输入时间信号的量化处理,通过特定电路将时间间隔转化为可被处理器识别的数字编码,从而实现时间信息的精确获取与分析。在当代科技中,从大型粒子对撞实验中对粒子飞行时间的捕捉,到医疗领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中对光子到达时间的测量,TDC 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相关系统的整体精度[2]。

1 TDC 基本测量原理

时间数字转换器(TDC)的核心功能在于将两个事件(例如信号上升沿、脉冲触发等)所形成的时间间隔转化为数字量N,这一转换过程的基本关系可由公式来表示,其中代表TDC 的最小时间分辨率(即量化步长)[3]。具体而言,其测量过程主要由三个关键步骤构成:首先是信号捕获环节,该环节通过触发电路对输入事件的时间点(如起始信号和停止信号进行捕获,为保证时间点捕捉的准确性,触发电路需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其次是时间量化环节,此环节作为实现时间到数字转换的核心,借助内部计时单元(如振荡器、延迟链等)对时间间隔- 实施分割与计数操作;最后是数字输出环节,该环节将经过量化处理的时间信息转换为二进制或十进制数字信号,并输出至后续处理模块,以便开展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TDC 基本原理结构框图如图1 所示:

图 1TDC 基本原理结构框图2 TDC 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依据时间量化方式的差异,时间数字转换器(TDC)可划分为以下几类:其一为计数型 TDC,其工作原理是基于高频时钟振荡器,通过计数器对时间间隔内的时钟脉冲数量进行记录,若时钟频率为f,则该类型 TDC 的分辨率为;此类型 TDC 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但分辨率受限于时钟频率(例如 100MHz 时钟对应的分辨率为 10ns),难以实现高精度测量,因此适用于对精度要求较低的领域(如工业计时、普通测距等)。其二是延迟线型TDC,其原理是利用由多个相同延迟单元(如门电路、RC 网络等)构成的延迟链,将时间间隔转换为延迟单元的数量[4];当起始信号被触发后,脉冲在延迟链中逐级传递,待停止信号到来时,通过寄存器锁存脉冲传播的位置,进而确定时间间隔;该类型 TDC 的分辨率较高(可达皮秒级),不过受温度、电压的影响较大,需要通过校准来补偿误差,适用于核物理实验、粒子探测等高精度测量领域。其三为插值型 TDC,其原理是结合计数型与延迟线型 TDC 的优势,对时钟周期内的 “剩余时间” 进行插值细化,例如先借助高频时钟对整数周期进行计数,再通过延迟链或时间 - 电压转换器(TVC)测量不足一个周期的时间,最终将结果合并;该类型 TDC 兼顾高分辨率(皮秒级)与大动态范围,是目前主流的高精度 TDC 方案,适用于激光雷达、医疗成像(如 PET、CT 等)等需要宽量程与高精度的领域。其四是游标型 TDC,其原理借鉴了游标卡尺的 “主尺 + 游标尺” 思想,通过两组不同频率的时钟(主时钟和游标时钟)形成相位差,利用相位重叠点来计算时间间隔[5];该类型 TDC 的分辨率可达亚皮秒级,但电路复杂度较高,对时钟稳定性的要求较为严格,适用于极端高精度测量领域(如量子通信、飞秒激光实验等)。

3 TDC 性能指标及误差分析

TDC 的关键性能指标及其误差来源与补偿方法密切相关,其中关键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分辨率、线性度、动态范围和死时间,分辨率即最小可区分的时间间隔,直接决定测量精度,受电路延迟、噪声等因素影响;线性度指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程度,非线性误差会导致系统精度下降;动态范围为可测量的最小与最大时间间隔之比,需根据应用需求平衡分辨率与范围;死时间是两次测量之间的最小间隔,影响测量效率;而其测量误差主要有量化误差、非线性误差和触发误差,量化误差由分辨率限制导致,是一种固有误差,可通过提高时钟频率或采用插值技术减小;非线性误差多由延迟单元特性不一致、温度漂移等引起,可通过校准电路(如线性拟合、分段补偿)修正[6];触发误差因输入信号噪声导致触发时间抖动,需通过信号预处理(如滤波、整形)降低。

4 结论

TDC 作为时间测量的核心器件,其原理不断向高精度、宽动态范围、低功耗方向发展。未来,随着芯片工艺的进步(如 CMOS、SiGe 技术)和算法优化(如数字校准、机器学习补偿),TDC 将在量子计算、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精密仪器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时间分辨率突破飞秒级甚至阿秒级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何 超 , 陈 建 政 . 时 间 测 量 系 统(TDC) 的 原理 及 实 现 [J]. 电 子 测 试 ,2012(6). DOI:10.3969/j.issn.1000-8519.2012.06.013.

[2] 张雄林 , 王文俊 , 柏森洋 . 基于 FPGA 的 TDC 测量中占用资源的研究 [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2(6). DOI:10.3969/j.issn.1002-6673.2022.06.032.

[3] 党浩烊 . 基于 FPGA 的高分辨率并行 TDC 参数测量模块设计 [D]. 电子科技大学 ,2024.

[4] 何 超 , 陈 建 政 . 时 间 测 量 系 统(TDC) 的 原理 及 实 现 [J]. 电 子 测 试 ,2012(6). DOI:10.3969/j.issn.1000-8519.2012.06.013.

[5] 岑志波 , 洪辉 , 万当 . 基于 TDC 时间数字测量技术的应变测量系统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5(z1). DOI:10.3969/j.issn.1001-0599.2015.z1.081.

[6] 雷武虎, 刘松秋, 李鹏宇, 等. 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时间测量电路的实现 [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5(3). DOI:10.3969/j.issn.0258-0934.2005.03.004.

作者简介:

蔡婷(2001.12-)女,汉族,籍贯:四川省南充人24 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电子信息,研究方向:信号检测

王鑫(1987.2-)女,汉族,籍贯:人副教授,硕士学位,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智能仪器及信号测量,视觉测量及图像处理

李晨旭(2000.12-)男,汉族,籍贯:河北省保定人23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电子信息,研究方向:微弱信号采集

基金项目: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YKY-20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