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才供求专业错位现象对高校的启示

作者

李丹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我国每年都有一千万以上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牵系万家。其中,有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就是有些大学毕业生因为毕业专业名称与人才需求岗位名称不一致失去被选拔资格现象。如据今日头条报道:2025 年辽宁省公务员岗位职位专业要求中,自动化等专业考生能报考的岗位只有 3 个,机械类、计算机类职位都对其关闭了大门。本文称这种现象为人才供求的专业错位。它不同于传统的专业不对口,传统的专业不对口是指由于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与市场专业需求不匹配而产生的无法就业。本文提出的专业错位是指由于高校专业名称与社会需求岗位名称不匹配而产生的就业困难,它与劳动者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否与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匹配无关。本文试就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展开探讨。

一、人才供求的专业错位原因

经济学理论表明:需求产生供给。社会各种类型的用人单位是人才的需求者,高校是人才的供给者,本文认为:专业错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岗位实用化要求与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理想化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从实用化、效率化角度出发,希望录用的员工能够立刻展开工作为其产生效益;所以在招员工时,会根据实际的岗位需求招收高校中指定专业的毕业生,原因是只有那些指定专业的毕业生才可能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掌握了相关知识的人才。而大学作为人才的供应方,其专业设置需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大学应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以求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

但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知识的综合化、跨学科化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各种综合性的岗位职位层出不穷,如自动化、互联网、大数据类专业。而高校作为理论知识的探索者往往会根据理想化的判断来设置专业。这样,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就出现了错位。

二、人才供求专业错位现象对高校的启示

1.高校不应频繁地根据社会热点调整专业设置

有热就会有冷,任何热都会有冷却的过程,只有拥有一批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的教师才能撑起一片人才培养的天空。当前我国有高校专任教师134.7 万余人,不同专业的教师只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没有足够的专任教师就无法迅速调整专业设置,而培养相应数量的专任教师是需求时间的。同时,我国有普通本科学校1242 所,平均每年招收本科生近490 万人,但不管哪所学校,其热门专业总是一些的基础专业(如会计专业、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等),这也反映了用人单位追求“专、精”的特点。另外,本科专业的培养周期是4 年,期间,社会各种人才的供求会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化,这就造成了学生进校时是人才短缺的热门专业,而毕业时却面临着人才过剩的情况。

2.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目的来设置学科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时代,其特点是学习的时间成本和经验成本大大降低。人们借助互联网可以迅捷地搜寻并学习相关知识。如通过百度、微博、抖音、小红书、慕课、微课等可获得从文字到图像、视频的相关知识的内容和讲解,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而学天下知识。而当AI 技术出现后,我们更是犹如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随时通过智能服务系统获得专家级的解答。因此,在当前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环境下,影响人们学习的客观障碍已经几乎被完全消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各自的需求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但现实中,由于面临着将来就业的压力,高考学子们并不总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设置了转专业制度,但能够达成愿望的毕竟是少数。因此,当前的大学生中存在着只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学习的现象,对自己的学业要求也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这样的大学生即使在毕业后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岗位也无法迅速进入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专业错位。因此,如何使大学生们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学习,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挑战。

三、应对人才供求专业错位的对策——采用大学部制

21 世纪初,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系科变成学院,专业也越来越多、越分越细,这虽有其时代合理性,但从消除专业供求错位的角度来说也人为造成了人才供求信息上的障碍,也限制了大学生知识的扩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大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发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因此,要借助当前各大高校专业调整的契机,采用大学部制来实现降低高校与社会之间专业信息不对称的目的。

大学部制就是以基础专业为核心统合外围专业,并根据社会的一般认知设置专业的名称。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以各类大中小企业为主,因此,过度细分化、理论化的专业名称会让招聘企业产生专业不对口的误解,就如先前所说的自动化专业一样,但若根据社会大众的一般认知将其直接归入机械工程专业名下就可以消除招聘单位的误解。另外,大学部制还可以保持学科的稳定性。大学部制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包含各类研究方向的专业教师,可增加各专业教师之间的专业合作、交流,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同时,大学部制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业和指导教师的选择空间,从而根据自己的兴趣认真学习某类专业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石中英.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论要求与实践要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9 P7~15

[3] 李丹.浅谈中日大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差异[J].科教导刊.2020(16)P55-56

作者简介:李丹,1968.01,男,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