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 教、学、评” 一致性案例分析

作者

修延彬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 1613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育中,这门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锻炼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领域。如何在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各个环节中有效体现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这意味着教师要传授数学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讲解几何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思考,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研究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一系列关键能力和素质,这些能力与素质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具体到高中数学领域,核心素养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各种数学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

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一致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以及评价活动应当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保持高度协调一致。这种一致性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系统而全面的指导,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所需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最后,评价活动应当与教学和学习目标保持一致,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来检测和反馈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从而进一步指导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改进。

二.案例分析

某高中数学教师的“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单元进行案例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了核心素养目标,设计了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

(一).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巧妙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他们不仅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函数的基本概念,还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性质和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数学素养。

教师还巧妙地融入了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函数图像的变化过程,以及通过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拓宽学习视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取得进步。

(二). 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涵盖了课前预习、课堂探究以及课后练习这三个重要的环节。课前预习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通过阅读教材、观看相关视频或查阅其他资料,初步了解和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这一阶段的学习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课堂探究的任务则更加注重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教师会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从而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特点及其应用。这一阶段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巩固课前预习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练习的任务则侧重于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完成各种形式的练习题,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这一阶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检验自己对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评价方式设计

评价方式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大类。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具体包括他们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思维深度等方面。教师会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他们在小组合作项目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所展现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通过这些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改进。

结果性评价则主要通过各种测试和作业来评估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数学课程中,教师会通过布置相关的测试和作业来评估学生对函数概念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些测试和作业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函数定义、性质、图像以及应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通过结果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结论

通过深入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本文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一致性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首先明确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这包括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精心设计与核心素养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确保这些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教师还应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应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此外,评价方式也应与核心素养目标保持一致,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通过这种一致性,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靖哲.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 教、学、评” 一致性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4.

[2][1]李刚.人教A 版高中数学教材习题与“ 课程标准” 一致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3.DOI:10.27432/d.cnki.gxsfu.2023.000080.

[3][1]钟佳奇.逻辑推理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D].昌吉学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