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熔喷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中的能效管理与优化

作者

张健

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 300450

引 言:熔喷设备广泛应用于口罩、防护材料和过滤制品等领域,其工艺依赖高温加热和高速气流,能耗占比较高,尤其是加热系统和压缩空气系统,常常成为能效瓶颈。在“双碳”战略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提升熔喷设备能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然而,现有生产仍以传统经验调控为主,缺乏系统化能效管理和智能优化手段,难以满足节能降耗与高效生产的双重要求。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如传感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为建立实时监测和动态优化的能效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熔喷设备的智能化生产过程与能效管理(一)熔喷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分析

熔喷设备是一类典型的高分子加工装备,其基本原理是将聚丙烯等热塑性聚合物加热熔融后,通过螺杆挤出系统稳定输送至喷丝组件,在高速热气流作用下进行牵伸和细化,最终形成直径在亚微米至数微米范围的超细纤维,并沉积成具有多孔结构的非织造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挤出熔融、空气供给、纤维牵伸与收集等环节相互耦合,共同决定了产品性能[1]。

设备结构主要包括挤出机、计量泵、喷丝组件、加热系统、空气压缩与加热系统、收集装置及控制系统。能耗分布具有显著特征:加热与压缩空气系统占据总能耗的大部分,而驱动与辅助装置相对较低。因此,热能与气流的高效利用是提升能效的关键,对其运行机理与能量流动规律的深入分析,是优化的前提。

(二)能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能效管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通过对能源流动过程的监测、分析和调控,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并实现可持续生产。在熔喷设备中,它不仅包括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还涉及工艺参数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的建模与诊断。通过建立能耗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客观反映设备运行水平,为优化提供依据。

与传统依赖经验和事后统计的方式相比,现代能效管理强调过程数据的实时性和科学性,形成“监测—分析—优化—反馈”的闭环机制,使能耗问题能在生产过程中被及时发现并调整。对于熔喷设备而言,这一方法有助于避免因工艺条件波动造成的能源浪费,并为智能化优化奠定基础。

(三)智能化技术在熔喷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智能制造发展,熔喷设备能效管理逐渐由人工经验转向数据与算法驱动。传感器和计量装置的应用,使温度、压力、流量和电能等关键参数得以实时采集;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则实现了多源数据的集成与可视化,使能耗状态更加透明。

人工智能的引入进一步推动能效优化向预测与主动调控转变。机器学习能够建立工艺参数与能耗之间的模型,实现预测和异常识别;优化算法可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动态调整温度和气流速度,从而降低能耗。近年来,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设备虚拟映射,为能耗分布和优化方案的仿真验证提供了新的手段,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施效率。

总体而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熔喷设备能效管理从被动监控走向主动优化,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率,也为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为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熔喷设备能效优化策略与实践(一)能效优化的理论模型与方法

熔喷设备能效优化的核心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论模型。由于生产过程涉及热能、气动能与机械能的耦合,能效优化必须在能源输入、产量和产品性能之间寻求平衡,因此本质上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建模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能流分析的机理模型和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或机器学习模型。前者揭示了能源消耗的物理规律,后者能够捕捉工艺参数与能耗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近年来,融合机理与数据驱动的方法逐渐成为趋势,以实现预测与优化的双重精度。

在优化方法方面,传统数学规划方法难以处理熔喷过程的多变量非线性特征,因此智能优化算法受到重视,如遗传算法、粒子群和强化学习等。这些方法能够在复杂空间中快速搜索近似最优解,并适应动态工况。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兴起,研究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能效优化方案进行仿真验证,再反馈到实际生产中,从而降低实验成本并提高可行性。

(二)实践中的能效优化方案

在实践中,能效优化主要通过设备改造和系统管理实现。加热系统可通过改进保温、优化温度控制与采用高效加热器来降低能耗;空气供给系统则依靠余热回收、变频控制和分级送风提升利用率。工艺参数的精细化调控同样关键,如合理调节喷丝口温度和气流速度,可在保证纤维质量的同时降低单位产品能耗[2]。

在系统层面,能效监控平台逐渐普及。依托物联网和数据分析,企业能够实时掌握运行状态并识别能效薄弱环节,进而实施针对性改进。一些案例显示,通过预测性调控和智能优化,单位能耗可降低10%以上。这表明,能效优化不仅是技术改造,更需要整体运行和调度的系统管理。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未来,熔喷设备能效优化将与绿色制造和碳减排深度融合,优化目标将从单纯降低能耗扩展至全生命周期的能源与碳排放管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和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将推动优化从单机走向生产线乃至工厂层面,实现真正的自适应与系统化管理。

但推广仍面临挑战。首先,运行工况复杂导致数据获取与质量控制存在难度,影响模型精度;其次,智能化改造成本较高,中小企业应用积极性不足;最后,行业缺乏统一的能效基准和标准,优化成果难以推广。因此,未来的研究不仅要关注算法和技术突破,还需结合政策和产业环境,推动能效优化体系的全面落地。

三、结语

熔喷设备智能化能效管理通过传感器监测、数据驱动建模及智能优化,实现了对加热、气流等关键工艺参数的动态调控,在保障产品质量的 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的结合,以及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使能效优化从经验调 实践表明, 系统化能效管理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率,还为设备绿色升级和生产 线整 优化提供 术支撑。 未来 随着智能制造与碳减排深度融合,熔喷设备能效优化将向全生命周期、系统化和自适应方向发展,但仍需 决数据获取、成本控制及标准化推广等挑战,实现技术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宓,李光.聚酯熔喷非织造布吸 能及与其结构的关系[J].合成技术及应用,2024,39(04):33-41.

[2]黄晓伟.熔喷机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实践与应用[J].化工管理,2024,(0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