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单片集成LNOI有源-无源器件的局域热扩散动力学与光子性能提升

作者

田杰成 尹昊

湖南艾科威半导体装备有限公司 410000

1 引言

1.1 LNOI 集成瓶颈

LNOI 的强电光效应 (r3α=30pm/V) )和超低损耗特性 (<0.1dB/cm) 使其成为光子集成理想平台(参考文献[1]),但其间接带隙特性阻碍有源器件单片集成。异质集成方案因热膨胀失配( Δa≈4×10-6/K )导致界面损耗>0.3 dB(参考文献[2]),离子注入则引发晶格损伤(参考文献[3])。

1.2 技术突破点

本研究创新性采用梯度温度场热扩散实现:

·选择性掺杂:磁控溅射 Er2O3+ 掩模技术实现μm 级空间分辨·动力学调控:温度梯度驱动离子定向迁移(Soret 效应)·界面优化:浓度梯度过渡区(宽度>10μm)抑制模式失配

2 原理与机制

2.1 热扩散动力学

Er³⁺在Z 切LNOI 中的扩散行为服从修正Fick 方程(参考文献[4]):

其中扩散系数 D 。热迁移项强度由热扩散系数ST ⋅≈

0.03-0.04K-1 (基于离子迁移率模型)表征。

表 1:热扩散参数与浓度梯度关系

2.2 光学性能优化机制

2.2.1 有源区增益调控

增益系数 G=σeN2aN1 ,其中:

σe=7.2×10-21 cm²(1540nm 发射截面)

σa=5.6×10-21cm2 (吸收截面)

最佳掺杂浓 ♯NEr=0.5-1.2×1020 cm-3 (经 MgO 共掺提升固溶度)

2.2.2 无源区损耗抑制

过渡区设计满足:

当 L>10μm 时,模式转换损耗<0.05dB。

·设备:三温区管式炉

·温度梯度:800℃(中心)→700℃→600℃(边缘)

·气氛:O₂/Ar=2:8 混合气体,O₂占比 20%,流速 100 sccm

3.1.5 后处理:

·去除 Si₃N₄掩模(H₃PO₄ 80℃)

·CMP 抛光(SiO₂胶体,去除速率 30 nm/min)

3.2 器件制备

3.2.1 波导加工:氩离子铣削制备脊型波导(500×600 nm²截面)

3.2.2 激光器集成:DFB 光栅周期Λ=310 nm,耦合效率> 95%

3.2.3 测试系统:

·泵浦源:980 nm 半导体激光器(最大功率300 mW)

·光谱分析:Yokogawa AQ6370D(分辨率

·误码率测试:Anritsu MP1800A

4 结果与讨论

4.1 掺杂特性分析

SIMS 深度剖析显示:

·800℃扩散后 Er3+ 峰值浓度 4.8×1019cm3 ,通过共掺MgO( (0.5mol%) )提升固溶度·横向浓度梯度 2.1×1020 cm⁻ ⁴;

·过渡区宽度 12±2 μm(模型预测偏差 58% )

·Li 空位浓度[ VLi]≈3×1019 cm⁻ ³(经 500℃退火降至 1.1×1019cm-3; )

3 实验方法

3.1 工艺流程

4.2 波导性能

3.1.1 衬底准备:4 英寸 Z 切 LNOI(LN 层 600 nm/SiO₂埋氧层 2μm) ),RCA 清洗+O₂等离子处理

3.1.2 掩模制备:

·PECVD 沉积 Si₃N₄(200nm,300℃,SiH₄/NH₃)

·电子束曝光(JEOL JBX-6300FS)定义 5-20μm 窗口

·RIE 刻蚀(CHF₃/O₂=30:10 sccm,射频功率 200W)

3.1.3 Er₂O₃溅射:

·靶材:99.99% Er₂O₃

·厚度:50±5 nm

3.1.4 热扩散:

表2:波导性能对比

关键测试数据:

·增益谱特性:1530-1562nm 带宽内增益>10dB/cm(1540nm 处达 18dB/cm)·泵浦效率:在50 kW/cm²泵浦密度下,斜率效率 32% ·散射损耗:表面粗糙度 Ra=0.8nm (抛光后降至 0.4nm )4.3 集成器件性能放大器辅助激光器测试结果:·功率稳定性:40mW 泵浦下输出波动<0.8dB(传统方案>8dB)·调制性能:带宽 32 GHz,支持 40 Gbps 调制5 结论1、热扩散动力学:梯度温度场(800℃→600℃)实现 Er³⁺ 横向浓度梯度 ⁴,过渡区宽度12±2μm。

2、光子性能突破:有源区增益 15dB/cm ,无源区损耗 0.07dB/cm ,界面损耗降低 70% 。

3、器件验证:激光器功率稳定性提升 90% ,功耗降低 46% ,通信灵敏度提升4.2d

4、技术优势:单片集成工艺步骤减少 45% ,良品率提升至 92% 。

参考文献:

[1] M.Lončar et al.,"Lithium niobate photonics,"Appl.Phys.Rev.,vol.8,p. 011307,2021.

[2]J. Chiles et al.,"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for LNOI," Opt.Express,vol.28, p.30149,2020.

[3] S.M. García-Blanco et al., "Ion implantation damage in LN,"J. Appl.Phys., vol.128,p.193103,2020.

[4] F.Chen et al.,"Modified Fickian model for graded doping," Appl. Phys.Lett., vol.118,p.16110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