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作者

苏慧

江苏建纬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5

1 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1.1 确保建筑节能效果

建筑节能的核心目标是减少建筑使用 而节能材料的保温、隔热等性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通过检测可以确定节能材 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例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数超标,会导致建筑室内热量大量流失(冬季)或室外热量大量传入 法达到节能标准。检测能及时发现此类不合格材料,阻止其进入建筑 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实现预期的节能效果。

1.2 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部分建筑节能材料不仅承担着节能功能,还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一定影响。例如,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若不达标,可能成为建筑火灾的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危及生命财产安全;保温材料的抗压强度、粘结强度不足,可能导致保温层脱落,影响建筑外观和使用功能,甚至对行人造成安全威胁。通过检测可以对节能材料的燃烧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只有使用经过检测合格的节能材料,才能在实现节能目标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1.3 推动建筑节能行业发展

建筑节能材料检测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能够促进节能材料市场的规范竞争和技术进步。检测数据可以客观反映不同节能材料的性能差异,为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研发新型节能材料提供依据。同时,检测结果的公开透明可以引导市场选择性能优良的节能材料,淘汰劣质产品,推动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此外,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能够带动行业技术标准的升级,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建筑节能行业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标准方面

检测标准是开展检测工作的依据,然而目前部分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标准存在不完善之处。一些新型节能材料由于研发速度快,相关的检测标准制定滞后,导致检测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依据,不同检测机构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造成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影响检测数据的权威性和可比性。此外,部分现有检测标准内容较为笼统,对材料性能指标的规定不够细化,在实际检测中难以准确执行。例如,对于复合节能材料的检测,标准中未明确各组成部分的检测方法和指标要求,导致检测结果无法全面反映材料的整体性能。

2.2 检测设备方面

检测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部分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较为陈旧,精度不足,无法满足新型节能材料对检测设备的高要求。例如,一些用于检测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仪器的灵敏度下降,检测数据的误差较大。同时,部分先进的检测设备价格昂贵,一些中小型检测机构由于资金有限,无法购置,导致其在检测新型节能材料时受到限制,只能采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影响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检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不够及时,也会导致设备性能不稳定,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3 检测人员方面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关键。部分检测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对新型节能材料的性能特点、检测方法和标准规范掌握不够熟练,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检测结果偏差。一些检测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对检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不够严谨,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此外,由于建筑节能材料行业发展迅速,新型材料不断涌现,检测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难以适应新的检测工作要求。

2.4 检测过程管理方面

检测过程管理的规范性直接影响检测工作的质量。部分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检测样品的采集、运输、储存等环节管理不到位,导致样品受到污染、损坏或混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检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没有进行严格监控,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此外,检测数据的审核和报告编制不够规范,存在数据篡改、报告内容不完整等问题,降低了检测报告的可信度。

3 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改进措施

3.1 完善检测标准体系

完善的检测标准体系是规范检测工作的基础。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新型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方法,确保检测工作有章可循。对于现有检测标准,应结合行业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细化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检测标准和经验,推动我国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检测数据的国际认可度。

3.2 更新升级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的更新升级是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检测机构应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及时购置先进的检测 能材料的专用检测设备,以满足高精度检测的要求。同时,加强对检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对于陈旧、精度不达标的设备,应及时淘汰更换,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 加强检测人员培训与管理

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是提高检测工作质量的关键。建立健全检测人员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内容包括新型节能材料的性能特点、检测标准和方法、先进检测设备的操作等,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强对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严谨、公正、科学的工作态度,杜绝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建立检测人员考核制度,对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暂停其检测工作,进行再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3.4 强化检测过程管理

强化检测过程管理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检测过程管理制度,对样品的采集、运输、储存、检测、数据处理、报告编制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在样品采集环节,应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严格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和数量进行采集,并做好样品标识和记录;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检测数据的实时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环节,应建立多级审核制度,对检测数据和报告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结语

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是平衡节能效益与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检测标准、设备、人员及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检测效能的发挥。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升级设备、强化人员素养与过程管控,可全面提升检测质量。这不仅能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技术支撑,更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为绿色建筑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蒋荣琪.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常见技术问题及质量监控管理研究[J].实验室检测,2024,2(11):93-95.

[2]程超.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4,9(12):115-117.

[3]邵家宁.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4,(0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