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并举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构建
刘静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第七小学 465350
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维度单一,过于注重知识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审美和劳动素养;评价主体局限,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社会的参与;评价方式陈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动态反馈。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基于五育并举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1 多元维度定标,构建全面评价框架
构建面向五育并举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估机制,首要步骤在于设立多元化的衡量标准,建立起周密的测评体系。过往的评估重心常常局限于学生在活动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提升的技能,对于他们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劳动实践等维度的表现有所忽视。在新的测评体系中,应当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均纳入考量范围,为每一个维度确定具体的评测要素与达标要求。在德育层面,需评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现的团队协作精神、社会担当意识、诚信守诺等品质修养。例如,在社区服务类型的活动中,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服务过程、是否体现出对服务对象的尊重、能否严格遵守活动各项规定,依据这些实际行为表现来综合评定其德育发展水平。智育层面的评估,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应用本领,还需关注他们在活动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运用情况。例如,在科技创新主题的活动中,重点评测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具有新颖性的想法,能否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体育层面,聚焦于学生在活动中身体素质的锻炼效果与运动技能的提升幅度。例如,在户外拓展性质的活动中,评测学生的耐力素质与动作协调能力等身体机能是否得到有效锻炼。美育层面,则评测学生在活动中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与艺术表达能力的展现。例如,在艺术创作类活动中,评判学生的作品是否体现出新颖的构思与独特的审美价值。劳育层面,着重评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参与态度、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以及最终的劳动成果质量。例如,在校园种植类活动中,考查学生是否积极投入劳动过程,是否习得了必要的种植技术,所种植物的生长状况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2 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协同评价合力
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构成了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的关键支撑。 过往的评价实践中,教师常常扮演唯一的评判角色,此种单一来源的评价方式,容易使评价结论带有主观色彩和认识局限。为有效改变此类状况,亟需吸纳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并结合家长、社会力量的介入,从而汇聚协同评价的整体效能。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对其活动表现进行深入反思与系统总结,切实培育其自我认知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活动结束后,应引导学生回顾自身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审视其优势所在及需要提升的空间。像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学生便可审视自己作品的创意是否独特、制作过程是否专注等。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则有助于推动同伴互动与经验借鉴。通过彼此观察与评判,学生更能发现他人所长与自身所短,实现优势互补。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可互评合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例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倾听他人意见的态度等。家长作为子女的首任引导者,对学生的成长历程有着细致入微的把握。邀请家长参与评价环节,既有助于家长更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校活动情况,也能促使家长在家庭环境中提供更为精准的支持与引导。例如在家庭劳动实践活动中,家长可评判学生承担家务的主动性、劳动技能掌握的程度等。引入社会层面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与未来期许,进而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可邀请社区工作者、企业代表等对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评价,比如评判学生在社区服务中是否赢得了居民的认可等。依托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能够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全面评估学生的活动表现,使最终评价结论更具客观性与公正性。
3 多元方式融合,创新动态评价机制
多元化的评价途径是增强评估效能的核心要素。传统终结性评价通常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却对学习过程缺乏足够关注。为更完整把握学生发展状况,需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协同运用,并引入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过程性评价覆盖活动全程,能够实时反馈学生学习进展,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明确指引。在活动开展中,教师可借助观察与记录学生表现,掌握其在参与度、协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实际状态。例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主动思考并发起疑问。此外,教师还可定期与学生沟通,理解其在活动中的体验与难点,适时给予支持。终结性评价则于活动结束时展开,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整体性评估。可采用作品展示、汇报演出、比赛等途径,让学生呈现自身收获。例如,艺术创作活动后组织作品展览,邀请师生共同评议。除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外,亦可采用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形式。档案袋评价整合学生各类作品、反思日记及评价记录,全方位呈现成长轨迹;表现性评价通过具体任务场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实力与素养。多元方式的协同运用,能革新动态评价体系,实时追踪学习进度与发展需求,为学生的长远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五育并举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元维度定标、多元主体参与、多元方式融合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构建全面的评价框架,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评价,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通过多元方式的融合创新,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美燕 .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活动研究——以“绿色出行”为例 [J]. 教育观察 ,2025,14(08):43-46.
[2] 吴佳颖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项目化学习融合的探讨 [J]. 科教导刊 ,2025,(07):87-89.
[3] 吕碧芳 .“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04):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