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融合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
杨秀思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 400052
引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双减政策与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语文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探索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融合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减政策与新课标对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要求
1. 双减政策要求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无效的作业,同时要注重作业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业设计应围绕这些核心素养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融合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策略
(一)设计预习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学习征程中的关键起点,精心设计预习作业,犹如为学生点亮一盏指引前行的明灯,能引导学生提前熟悉学习内容,点燃学习兴趣的火花,以学习《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可巧妙布置以下预习作业,首先要求学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这一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走出课本,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岳阳楼的千年沧桑,他们可能会了解到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时期,历经多次修缮与重建,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与抱负,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到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岳阳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比如拓宽了知识面,更对岳阳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其次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并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这一环节让学生以主动探究的姿态与文本对话,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诸如“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等生僻字词和复杂句式时,他们会主动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讨论,比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需要学生深入文本,细细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
(二)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作业
将作业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的实用价值,如同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生活与语文融合的大门,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学习说明文单元后,教师可布置如下生活化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物品,如手机、电脑等,并撰写一篇说明文,详细介绍该物品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以手机为例,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会留意到手机的外观设计、材质质感等外在特点,也会深入探究其拍照、游戏、社交等丰富功能,在撰写说明文时,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将手机的特点和功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比如让学生巩固了说明文的写作知识,更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描述手机功能时,可能会这样写:“这款手机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像素高达一亿,能够拍摄出如同专业相机般清晰、细腻的照片,让每一个美好瞬间都能被完美定格,”比如这样的作业,学生学会了用语文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到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三)跨学科融合,设计跨学科作业
跨学科作业犹如一座桥梁,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交融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巧妙结合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作业,比如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当学生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时,他们会了解到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比如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这首诗所蕴含的诗人对边疆局势的关注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同时结合地理知识,学生可以想象出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绘的塞外壮丽景色,感受到祖国山河的辽阔与壮美,此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将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如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可能会用绚丽的色彩和灵动的线条描绘出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以及阳光照耀下瀑布升腾起的紫色烟雾,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使他们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出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关注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关注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如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了不同高度的阶梯,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如字词听写、课文朗读等,字词听写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字词的书写和运用能力;课文朗读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骆驼祥子》后,教师可以要求基础层的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学生在概括过程中,需要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这有助于他们初步了解小说的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阅读名著、撰写读后感等,阅读名著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撰写读后感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结论
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融合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举措,设计预习作业、生活化作业、跨学科作业、分层作业、探究性作业和趣味性作业等创新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作业设计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薛松建 .”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J]. 中学语文 , 2024(5):95-97.
[2] 史云德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J]. 甘肃教育 ,2024(13):122-124.
[3] 骆美娜 . 聚焦”双减”, 提升素养——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路向 [J]. 语文课内外 , 2022(1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