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鲁琳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三小学校 226001
数学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各类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学生理清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构建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于是,教师便需要开展一些符合学生能力和需求的学习活动,不断改进教学环节的设计,以丰富、巧妙的活动形式,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愿意主动的投身在课堂中。并且产生较强的主动性和信念感来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1. 为学生构建思维导图
想要最大程度的提高大单元教学的应用效率,教师便需要以正确的方式整合教材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拆解分类,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排列,让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式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密切关联,进而进行有规划的学习。于是,教师便需要对大单元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串联起来,并为学生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理清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种方式来设计教学方案,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过程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拆分重新组合时,需要重新设置知识主题。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综合复习单元,在其中添加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对这一单元进行学习时,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让学生从中温故而知新。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便能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找到正确的经验和方法。
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其中的重点内容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于是,在课堂开始时,教师便需要让学生回顾自己曾经学过的图形,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其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比如,学生能够在回顾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展开联想,理解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记录在思维导图中,以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再比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和平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知识经验的积累,之后再使其联系这些知识来学习图形平移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实现深度思考的过程,不断进行知识点的联想和衔接,之后再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记录和进一步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课程,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
2. 重视各题型的组合
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也是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展开大单元教学时需要重视各题型的组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题型的训练,而掌握学习的思路和解题的技巧,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并且从中实现深度思考的过程,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布置练习题时,需要对数学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练习不断的巩固新旧知识。并且,教师也可以将一些课外的内容进行添加,为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将自己已学的知识作为突破点,找到课内与课外知识的关联,以此完成题目。在这种模式下,不仅能够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例如,教师在讲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正常的除法算式,之后,再让学生对完整的算式进行填空,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方式中,不断切换自己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应用题,比如相遇问题等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且,在课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拓展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外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结构产生更加明确的认知。
结束语:
想要更好的实现大单元教学,教师便需要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和知识体系,于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以此实现知识点的整合,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各题型的组合,帮助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更加牢靠的掌握知识点,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祥莹 . 以任务驱动为引领构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 [J]. 读写算 ,2025,(08):16-18.
[2] 王化文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J]. 读写算 ,2025,(08):103-105.
[3] 韩璐 . 基于课程融合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07):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