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
邹创灵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中心小学
引言:“立德树人”,是我国基本国策,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基础教学,在德育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德育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现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德育目标
小学语文德育课堂建设的前提是确立德育教育的目标。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教育的目标应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目标应与语文教学特点相结合,才能为语文的教学目标指明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目标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明确的教学目标便于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中,要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激发学生对重视亲情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分析作者追求自由、快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例如,阅读过程中,要关注到文章中祖父和作者在花园中生活细节的描写,从中体会到作者和祖父的深厚情感。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讨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理解。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教材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元素,对建构德育教育课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德育内容。教师应深入研究课本,从中发掘德育教育元素,将德育教育元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把德育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获得语文知识,又能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从而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文章《梅花魂》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教师能够挖掘出爱国、民族精神的教育元素。通过祖父对梅花的欣赏和赞美,让学生感受到梅花所象征的高尚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使学生体会到漂泊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反映祖父爱国情怀的句子,例如:“这清白的梅花怎能被玷污呢?”通过对中国文化梅花含义的解读,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时刻,无数和梅花一样坚守气节,为国捐躯的人。通过这种教学,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文章德育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品德修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荣誉感。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的关键要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这种氛围下,学生可以积极的发表意见,与师生之间可以更好的交流。能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教师以德育为切入点关心学生成长,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会更亲近教师,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对学生的关爱和激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德育品质。
教师在《猴王出世》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播放与美猴王相关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美猴王的理解和看法和语文交际能力。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努力是有价值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的协作与交流,探究美猴王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尊重别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营造这种课堂氛围,学生表现出极大主动性,从而促进德育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建设是一项关键任务。教师应明确德育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构建德育课堂的有效策略。本文从德育目标的明确、方法的创新、内容挖掘、环境的营造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达到德育育人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中,必须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使德育教育的课堂建设更加完善,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小秋 . 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构建策略 [J]. 学苑教育 ,2023,(15):12-13+16.
[2] 唐新芳 .“ 立德树人” 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 [J]. 读写 算 ,2022,(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