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研究
魏丹
140223199202110521
摘要:本文围绕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先概述常见施工技术分类、特点、发展历程及现行应用情况,详细介绍基坑支护、钢混、钻孔灌注桩、新型预应力等技术。接着剖析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与需求,最后提出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技术转化与应用、转变观念鼓励创新等创新策略,旨在推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引言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当下,土木工程行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施工技术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需求时,逐渐显露出不足。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效率、适应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创新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施工技术,分析其分类、应用及发展状况,探讨技术创新的策略,期望为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概述
1.1 常见施工技术分类与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种类繁多,各有其独特之处。地基处理技术是建筑的根基,如强夯法,利用重锤自由落下的巨大冲击力,使地基土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多种地基,具有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显著的特点。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结构成型的关键,商品混凝土具有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的优势,能通过泵送实现远距离、高层的浇筑,但需注意运输过程中的坍落度控制。
1.2 施工技术发展历程
早期的土木工程施工主要依赖人力和简单工具,效率低下且工程规模有限。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蒸汽机、内燃机等动力设备应用于施工,如蒸汽打桩机的出现,开启了机械化施工的先河,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进入20世纪,混凝土、钢材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促使施工技术不断革新,如模板技术从传统木模板向钢模板、铝合金模板发展,提升了施工质量和周转次数。
1.3 现行施工技术应用情况
在当下的土木工程建设中,传统施工技术依旧广泛应用,同时新技术也在不断推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保障了高空作业安全,配合先进的混凝土泵送技术,加快了施工进度。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限制,施工技术相对落后,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受到成本、操作难度等因素制约。3D打印建筑技术虽具有环保、高效等优势,但因设备昂贵、打印材料有限,尚未大规模普及。
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分类
2.1 基坑支护技术
基坑支护技术是保证地下工程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的关键技术。常见的有土钉墙支护,它是在原位土体中钻孔、插入土钉并注浆,依靠土钉与土体的摩擦力和土体自身强度,形成稳定的土体结构,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好的基坑。这种技术施工简便、成本较低,但对土体性质有一定要求。排桩支护则是在基坑周边设置钢筋混凝土桩、钢板桩等,形成排桩墙,用于抵抗土体侧压力和地下水压力,适用于较深基坑和复杂地质条件。其优点是支护强度高、止水效果好,但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成本较高。
2.2 钢混技术
钢混技术即钢筋混凝土技术,是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钢筋抗拉强度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两者结合优势互补。在施工流程上,先绑扎钢筋骨架,形成结构的受力体系,然后支设模板,最后浇筑混凝土。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结构,如住宅、商业建筑等。其耐久性好,可模性强,能根据设计要求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而且材料来源广泛,成本相对较低。但也存在自重大、抗裂性能差等缺点,在大跨度结构中应用时受到一定限制。
2.3 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通过机械钻孔在地基中形成桩孔,然后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桩基础。施工时,先利用钻机在地基土中钻进,泥浆护壁防止孔壁坍塌,钻至设计深度后,清孔排除孔底沉渣,再下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该技术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尤其在软土地基中应用广泛。它能承受较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噪音低、振动小。不过施工过程中若控制不当,易出现缩颈、断桩等质量问题,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2.4 新型预应力技术
新型预应力技术在传统预应力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对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例如无粘结预应力技术,预应力筋表面涂有防腐油脂,外包塑料护套,与混凝土之间无粘结,可在结构中自由滑动。施工时,直接将无粘结预应力筋铺设在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张拉锚固。这种技术施工方便,可减少孔道留设和灌浆工序,适用于大跨度、大开间的建筑结构,如体育馆、展览馆等。能有效提高结构性能,降低结构自重,节约材料,但对预应力筋的质量和张拉工艺要求严格。
三、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策略
3.1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资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政府层面,应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投入施工技术研发的企业减免一定比例的税收,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以项目招标的形式,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针对深海桥梁建设中的基础施工难题,通过专项基金支持,吸引各方力量共同研发创新技术。企业自身也需提高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每年按一定比例从营业收入中提取研发资金,建立内部研发实验室,专注于解决实际施工中的技术瓶颈。
3.2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应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前沿技术课程,如智能建造、绿色施工技术等,让学生接触行业最新知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创新能力。企业可开展内部培训,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举办技术讲座和培训课程,提升员工技术水平。实施导师带徒制度,让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指导新员工,传承技术与创新理念。
3.3 促进技术转化与应用
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至关重要。高校和科研机构专注技术研发,企业负责实际应用和反馈,形成良性循环。高校研发出新型建筑材料后,企业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应用测试,将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高校,促进技术改进。加快制定与创新技术相适应的标准规范,明确技术应用的流程、质量要求等,降低企业应用风险。对于一些成本较高的创新技术,政府可提供补贴或低息贷款,鼓励企业先行试用,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
3.4 转变观念,鼓励创新
行业协会和企业应通过举办技术研讨会、行业论坛等活动,宣传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成功案例,让企业和从业人员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内部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设立创新奖项,对提出创新性技术方案或改进施工工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允许创新过程中的失败,鼓励员工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
结语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行业进步的关键。本文梳理了常见施工技术及其发展应用,分析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与需求,提出了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人才等创新策略。这些策略若能有效实施,将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使土木工程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诚,孙淑萍,杜玉芬.建筑施工中建筑土木工程的技术要点及创新方式分析[J].居舍,2023,(34):31-34.
[2]严朝俊.刍议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3,(1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