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

张步成

东莞市石龙中学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学科教学当中,存在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教育引导形式单一的问题,而且体育学科经常受到忽略,认为只是一门副课,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很难系统性地学习专业知识,进行高效的锻炼,来掌握某门运动项目。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体育学科的教学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需要利用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让学生也能在体育锻炼活动当中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在突破体育运动锻炼困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磨炼自身的意志力,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

一、以兴趣为出发点,设置游戏活动

想要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体育教师在设置课堂活动时就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高相关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可以多多设置游戏锻炼活动,从而使相关活动更具感染力,学生们也能够在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体育锻炼水平。教师要提高相关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要了解学生当前的体能发展情况以及心理发展状态,从而创新游戏活动的方式,满足学生的运动锻炼和身心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参与游戏锻炼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积极应用游戏竞赛、团队竞争等活动,逐渐提高学生的运动锻炼水平。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障碍接力比赛,由传统的接力活动进行创新,增加一些障碍物和趣味玩法,让学生们在游戏互动中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竞赛。学生们在参与游戏锻炼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快乐,释放压力,还能有效强化自身的体魄,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程度。

二、关注个体差异,展开因材施教

高中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设置体育锻炼活动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展开因材施教。统一的教育引导模式很难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运动领域,每位学生的天赋都会存在差异,只提供单一的运动锻炼选项,很容易使部分学生存在 畏难理,或者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迟迟无法取得突破,进而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潜能,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项,让学生能够参与到适合自己且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锻炼活动中,则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当中设置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团队竞赛、花样跳绳运动等不同的运动选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过往的综合表现,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来展开因材施教。学生们可以在适合自己的锻炼活动中不断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运动锻炼水平,获得学习自信心。教师在展开因材施教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多鼓励和肯定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达到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和运动锻炼水平的目的。

三、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普专业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了更多的助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多元化资源。借助信息技术,还可以展现生动形象的学科知识,助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但很多高中教师缺乏构建信息化课堂的意识。新时期,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专题教学,将课程分成理论知识探究和实践拓展两个环节。在理论知识探究环节中,高中体育教师可以整合趣味资源,诸如生活案例、运动锻炼常识、身心健康知识、心理学论著等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身心健康发展领域知识与技能的认知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精彩的竞赛视频,吸引学生的运动锻炼兴趣和课堂专注力。在讲解相关运动常识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慢放、重复播放等功能,提高学生对运动技巧的掌握程度。而在后续的实践拓展环节中,则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教师要让学生拥有身心健康发展的意识和基础,能够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做好热身操作和基础的安全维护工作,避免过度运动而损伤身体健康。通过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普专业知识,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教师必须以兴趣为出发点,在课堂中设置趣味游戏活动。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科普身心健康领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祝萍. 关注身心健康 注重实效拓展——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 ,2020,10(22):169-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