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研究
李铁
北京印刷学院 102600
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会会使得利益相关者对其丧失信任,公司在融资方面将面临巨大困难,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危害。鉴于此,本文依据舞弊三角理论对神雾环保的财务舞弊行为展开浅析,并提出较为可行的防范对策,期能为上市公司在逐利进程中提供管理启示。
关键词:财务舞弊;神雾环保;舞弊三角理论
一、引言
近年来,企业财务舞弊案例数量明显增多,其中神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雾环保”)的财务舞弊事件更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2018年该公司被曝出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舞弊行为,其财务数据被证实存在虚假夸大的情况。[1]这一案例使得公众对公司财务的透明度以及监管机制产生了质疑,同时也给市场信任带来了负面冲击。
本研究将神雾环保作为典型案例,借助舞弊三角理论模型,深入剖析其财务舞弊的内在动因。借助该理论,能够深入挖掘财务舞弊行为背后的动机、可乘之机以及道德层面的因素,进而为防范和改进类似案例提供思路。通过对该案例的细致分析与探讨,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以强化财务监管,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为学术界深入研究财务舞弊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财务舞弊事件演进
2019年4月末,负责神雾环保年度财务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鉴于神雾环保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针对该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告给出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结论。仅仅过了一个月,神雾环保便被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审查。
证监会下达决定书指出神雾环保在2017年季报的货币资金列报数虚增数十亿元。此次,神雾环保的状况从违规担保恶化为财务舞弊。2019 年 10 月底,神雾环保公布的三季报数据表明,2019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3812.9 万元,同比下降 61.02%,净利润亏损 9.8 亿元,同比降幅达 296.35%。[3]随后,神雾环保表示因项目方融资未能达到预期水平,众多重点项目纷纷停工。主营业务的中断使得公司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由此产生的现金流断裂、债务逾期未还等状况致使神雾环保从辉煌的顶端彻底跌落。
三、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一)压力要素
环保项目一般投资规模宏大,工期持续时间长,企业的运营高度依赖外部融资。当企业面临外部融资环境变差,难以获得充足资金,同时公司资金回笼困难时,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便会显著增加,公司运营也将因此陷入困境。在环保行业,企业发展与政策环境关联紧密,政策环境的变化常常会对环保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产生极大影响。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政策影响,项目的推进速度可能放缓,这又会使得企业资金回收周期变长,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让企业资金链变得愈发脆弱。 所以,环保行业的不景气也使得神雾环保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难题。
(二)机会要素
1.内部机会——公司治理不规范。
2018年神雾环保实控人神雾集团持股比例41.25%,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且股东大多为自然人,这加大了舞弊发生的可能性。[4]从神雾环保对外公布的年报以及其官方网站披露的信息来看,该公司在担保行为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在信息披露环节,存在不及时、不完整的情况,许多与担保相关的重要信息未能清晰、准确地传达给投资者和市场;处理流程上,缺乏规范且严谨的操作步骤,存在诸多随意性和不透明之处。这些问题充分表明,神雾环保在治理结构层面存在严重缺陷,未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防控和监督机制,无法有效保障担保业务的合规开展以及信息的真实准确披露。
2.外部机会——市场监督不完善。
2017年至2018年期间,审计机构针对神雾环保的财务报告,给出了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两种截然不同的审计结果。其中,2017年的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这意味着审计机构发现神雾环保的财务报表存在某些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而2018年的财务报告更是被判定为无法表示意见,这表明审计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难以对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有效判断。在此之后,证监局等相关监管机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对神雾环保展开了深入调查。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7年,叶檀财经就曾通过公开渠道发表文章,对神雾环保的财务状况提出质疑,怀疑该公司可能存在财务舞弊行为。然而,当时这一质疑并未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致使神雾环保的财务问题未能及时得到遏制,进而引发了后续更为严重的后果。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完善的市场监督机制也为神雾环保的舞弊行为创造了机会。
(三)借口要素
北京证监局针对神雾环保的违规行为,向时任公司董事长吴道洪、财务负责人刘银玲和总经理刘骏采发出了警示函。在他们的管理下,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虚假内容,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从深层次来看,这三人乃至整个公司管理层诚信道德观念的淡薄,是导致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滋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企业诚信缺失如同毒瘤,严重破坏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严重破坏资本市场秩序,误导投资者决策,损害众多利益相关者权益,极大增加公司融资难度。神雾环保在面临融资难题、退市危机和盈利指标压力的情况下,产生了粉饰报表数据的强烈动机。神雾环保自身管理混乱,内控机制形同虚设,外部第三方机构监管失职、存在包庇行为,加上法律法规不完善,惩治和监督力度不足,为舞弊创造了机会。而神雾环保管理层诚信道德观念的缺失,使其无法坚守底线,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借口。
(二)建议
为有效防范和治理神雾环保这类财务舞弊现象,需多方协同发力。企业自身应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优化股权结构,规范担保等业务流程,从源头阻断舞弊的内部机会;政府监管层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规范性引导,增强监督力度,提升证券及相关部门人员专业水平,借助公众监督力量,同时加大对舞弊的处罚力度,使处罚与收益挂钩,发挥威慑作用;审计机构等第三方应保持独立性和专业性,严格履行审计职责,对财务报告进行严谨审查;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和财务分析能力,增强对财务舞弊的识别能力,共同打造完备的财务舞弊防控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
参考文献
[1]郑珺,吴庆,曹瑾. 舞弊三角形理论视角下的非经常性损益操纵[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6):70-73.
[2]查阳,郑濛濛. 高管过度自信、赌徒困境与财务舞弊——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财会通讯,2013(36):60-63.
[3]吕敏,曾富全. 会计造假处罚为何避重就轻——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受罚案例分析[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08):35-37.
[4]王宇凡. 舞弊三角理论浅谈[J]. 中国证券期货,2012(0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