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王巧媚
东莞市石排镇中心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工作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当前,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成为了各科教师进行人才培育的重要思想,它是指将德智体美劳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加以整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基于五育并举视角,让学生展开习作练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将语文习作与德育结合
在五育当中,德育是育人根本,同时德育与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也关联紧密。教师在五育并举视角下展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相关教育活动和德育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模拟历史场景,引入爱国题材的教育课题和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和民族的顽强不屈精神。再在相关情境中有感而发,进行习作练习,提高个人的写作能力。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造一个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们扮演雷锋叔叔和被雷锋叔叔帮助的角色,展现诸如雷锋叔叔帮助小朋友的故事。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于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思维发散,以“假如雷锋叔叔在我身边”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读写结合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转化思维,获得写作灵感,同时于爱国情境下,学生们也能够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可以在写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1]。
二、将语文习作与美育结合
在五育并举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语文习作教学与美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在进行习作练习时迸发出更多的灵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美育与语文学科素质教育本身就关联紧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感悟中华古诗词之美,教师也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中的美学元素,诸如年画、书法、山水画、节日习俗等内容,传递正确的美学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在融合式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水平,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教学中,教育主题为“、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展开交流讨论活动,聊一聊自己身边有哪些有特点的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用语言描述班上的某位同学,从外貌、动作、神态、习惯等角度描述这位同学,再将这位同学画下来。学生们可以认真观看画作,聆听同学的描述,再猜测绘画作品中的人到底是谁,学生们可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深度感受人物的特征。接下来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们将交流讨论活动中获得的学习成果以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完成写作练习任务。该写作环节与美术学科的绘画创作环节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新鲜感。在写作时,学生也能够回忆绘画创作的细节,提高文章内容的丰富性[2]。
三、将语文习作与劳动教育结合
在五育并举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将语文习作教学与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劳动是学生们实现个人价值以及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必备素养,传统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时长相对有限,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新时期,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构建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可以真正意识到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学生们也可以在劳动活动当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将劳动体会记录在文章中,尝试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劳动体会和感悟,从而提高写作的真情实感。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中,题目为“我学会了……”,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劳动体验活动,诸如带领学生们到田间尝试展开劳作,或者通过栽植植物,体会劳动的辛苦,了解相关劳动工具的应用方法以及植物养殖的技巧。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写作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劳动体会。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尝试学习不同的非遗文化和生活技能,并将这些劳动过程记录在文章中。写作的过程是学生们记录劳动活动心得体会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表达自身真情实感的重要过程。通过将语文习作课堂和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也有助于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真正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时需要根据习作教育的主题,合理的融合不同领域的教育资源,诸如将习作教学与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等教育领域结合在一起,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学斌 . 五育并举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1):198-200.
[2] 苏发彪 . 五育并举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7):0004-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