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本导向的中国公路设计创新研究

作者

詹胤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41

1 引言

中国作为大型陆地国家,公路是交通主体和民众主要出行方式。其历史悠久,凭借灵活性和便利性,广泛连接不同区域,是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桥梁。要充分发挥公路功能、推动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设计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他们需系统规划,找到问题最优解,设计精良的公路保障运行通畅,从而助力国家发展。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公路设计为施工提供指导,责任重大。人、车、路三者相互影响,并需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优秀的设计方案需结合地形、地质、气候等外部条件。利用互联网征集和筛选方案,在满足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原则下,选择最佳方案打造现代化公路至关重要。社会发展使传统设计方法滞后,导致问题频发,虽出台新规范但效果有限。因此,改进传统方法,结合互联网趋势并更重视“人”的因素,对公路设计的良好发展意义显著。

3 现存问题

3.1 设计方案陈旧

社会发展对道路要求提高,设计方案是工程质量的保障。设计者需借鉴先进理念、打破传统、勇于创新。但我国不少设计人员仍固守传统方案,特别是偏远地区设计理念仍显滞后。沿用传统方式筑路。随着车流增加,此类道路事故频发、寿命缩短,间接推高成本。更有甚者,因私心套用过时图纸,或用次品方案充数,设计单位监管缺位也难辞其咎。传统设计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有优秀新方案,部分创造力薄弱的设计师仍固守个人“感觉”,设计出不合时宜的道路[1]。

3.2 公路设计未以实际施工环境为依据

公路设计前必须实地考察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若理解判断失误,设计将脱离实际,给建设和交通带来重大安全风险。例如:1、忽视地质风险:未深入分析滑坡、泥石流、地震等隐患并采取充分措施,将导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2、忽视人流密集区:在商场、小区、学校等特殊路段设计时未特别考虑,施工防护不足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2]。

3.3 忽视公路设计理论体系法规

我国公路发展受历史影响,部分设计理念和技术相较发达国家仍显落后。为此,设计人员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思想,提升道路质量以适应需求,并结合国情形成本土设计规范。然而,少数自视甚高的设计师,倚仗技术与经验,公然违背设计理论和法规。其方案中的多处不合理,最终给工程埋下严重质量隐患。

4 解决措施

1、增加道路设计的创意。道路设计者应主动开拓思路,积极吸纳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改进道路设计,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公路建设的需要。国内外公路设计应转向更重视“人”的因素。德国试验表明,高速过弯需要足够视距,因此设计核心需超越传统车辆理论[3]。为有效结合道路与环境,需深入研究驾驶员心理生理特征,实现人路融合。新技术(如纬地等)使设计更精准高效,可视化研究则提升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性。

2、设计参数的科学合理性。在道路设计中,既要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又要把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公路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工程路段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详细调研,得到正确的设计参数,从而达到设计目的,从而使公路的设计更加合理,从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国内以往过度侧重“车”的通行(右手),常忽视“人”(左手)的安全与舒适。面对问题,需在传统设计基础上,强化“人”的因素。公路设计如同人,左右手皆不可缺。

5 结 语

公路设计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面对传统方案滞后、安全隐患凸显、规范执行不力等挑战,必须构建人本化、科学化、精准化的设计新范式:首先,以技术创新打破陈规,通过可视化工具与环境融合设计提升道路效能;其次,以实地参数为根基,结合互联网平台优化方案比选机制;最终,将“人员安全”置于与“车辆通行”同等地位,实现全要素协调。唯有如此,方能打造安全高效、人文关怀与生态可持续并重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切实支撑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丁侦原. 公路设计中的缺陷及解决措施研究[A]. 江苏 南京, 南京创富生态绿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19.

[2] 梁海峰. 公路设计中的缺陷及解决措施[A]. 青海 西宁, 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 , 2017.

[3] 孙瑜, 程建川 编译. 德国公路设计标准中的新理念[Z]. 江苏 南京, 东南大学 , 2007.

作者简介:詹胤(1999-),男,汉族,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木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