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廖雅馨 姜碧月 毛丽娟
武冈市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邵阳 422400
“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初心换回了百年承诺……”每当听到《灯火里的中国》这首歌,五星红旗都会在我的心头飘荡。百年前嘉兴南湖红船上那盏摇曳的灯火,在红色基因的守护下穿透层层阴霾,照亮了祖国的万里山河。无数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才换来了如今的国泰民安。而百年之后,这份由信仰铸就的红色基因,这份对国家深沉的爱,早已悄悄埋藏在当代青年的心中,等待着有一天被重新点燃,生成明媚而炽热的火焰。
百年前,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刻下爱国印记。李大钊高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高举爱国旗帜,号召青年们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最终毅然决然地走向绞刑架;方志敏潜心钻研红色经验,即便被捕入狱,遭受严刑逼供,也始终不屈不挠,他用敌人劝降的执笔写下《可爱的中国》,把一腔热血和希望的光芒留给了世人,最终英勇就义;赵一曼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却两次落入日寇手中,竹签刺入指甲的剧痛、烙铁灼烧皮肉的煎熬,都未能让她开口吐露一丝机密,她用生命将红色精神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只留下了饱含爱国深情与不屈意志的绝笔信。无数英魂把忠诚与奉献深深刻进了民族血脉,铸就了这份红色基因。如今,这份红色基因在爱国情怀的滋养下,于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谁说女子不如男?“时代楷模”黄文秀以实际行动默默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魄。作为北师大毕业的硕士,黄文秀有着令无数学子向往的大好前途,但她却并未接受繁华都市抛来的橄榄枝,而是怀着一颗建设家乡的热忱的心,一头扎进了广西百色市,成为了当地的驻村第一女书记。艰难的求学之路使她更加明白贫困山村人民生活的不易,也让她千万次投身于山间田野。每天的晨雾还未散尽,黄文秀便已经踩着露水出门;夜幕降临,她才带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归来。驻村一年,她的汽车里程数刚好增加了两万五千里,她将这称之为心中的“长征”。山村的每一条路、每一座桥、每一家、每一户都遍布了她的足迹,她要走的路,没有人可以拦得住。也正因如此,那天的倾盆暴雨和湍急水流也没能阻挡住她奔向村民的脚步,一场无情的山洪让她的青春定格在了30 岁,她的音容笑貌永远地留在了村民心中。翻开她的驻村日记,“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显现在每一页的字里行间,也将她对家乡、对人民热烈的爱融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当我第一次看到黄文秀驻村时的照片,便从她那如花般灿烂的笑容中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存在。那份纯真与赤诚、那种决心与奉献,不是仅用书本上的铅字就能表达的,而她对土地的那份热爱也深深刻进了我的心里。
有人在山村田间辛苦耕耘,也有人在抗疫前线日夜拼搏。2020 年,新冠疫情席卷中华大地,给人们平静的生活带来了狂风暴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而置身事外,在接到紧急任务后,他立刻动身买了无座车票长途跋涉来到武汉,一路的疲惫没有阻挡住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他纵身投入重症病房,亲自指导救治,不顾个人身体与病毒殊死搏斗,用专业知识与忧国忧民的情怀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73 岁的李兰娟院士也加入武汉抗疫前线,并提出“封城”建议防止疫情继续扩散,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更多时间,她与团队日夜攻关,恪守职责与奉献。除此之外,无数医护人员坚定奔赴抗疫前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脸上勒出痕迹的护目镜、不眠不休的高强度工作、随时被病毒侵袭的生命危险……这些都没能让他们退缩半步;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也各尽所能,穿梭于大街小巷为居民配送物资、测量体温等……经历过疫情居家学习的我见证了太多的感动,这场战役的胜利属于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无私奉献者,也让我明白,红色基因的传承从未间断过,爱国情怀也并不需要多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每一个普通人的职责坚守与默默奉献,是在他人需要时挺身而出,尽己所能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以个人梦想推动国家梦想的实现。浩瀚无际的宇宙总是让人充满想象与向往,从嫦娥奔月的古代传说到航天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从未停止对“飞天梦”的追逐。而王浩泽成功诠释了如何用个人梦想推动国家梦想的实现。她自幼受到母亲的影响,对知识充满着渴望。她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神舟飞船升空的画面时年仅七岁,却已经在心中悄悄埋下了航天梦的种子。在家庭的支持下,王浩泽始终坚定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生活,她都异常认真,从不怕吃苦。经过一番努力耕耘,她怀着对航天事业的热情成功踏入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成为一名火箭发动机研究者,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顽强的钻研精神,她很快就在航天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在得知航天员选拔工作开始后,王浩泽内心深处的航天梦想被彻底点燃,毅然决然地报了名。殊不知,每一项训练都在挑战着生理极限,每一项考验都在磨砺着决心与毅力,她忍受着身心的双重折磨,却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梦想。最终,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对梦想的执着,成功成为一名航天员,也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到了蓝天里。每当我被学习中的难题困住时,我都会想起王浩泽追梦的身影,她让我明白,红色基因的传承是对个人梦想的坚持不懈与艰苦奋斗,而爱国情怀应当渗透在以个人的青春力量推动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中。
在迎接新时代的道路上,我们也不能忘记对传统文化的守护。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真实见证了“科技改变生活”,但光怪陆离的数字世界也常常使我们迷失。当人们沉浸于通过屏幕了解世界的时候,李云鹤却以匠心守护着神秘瑰丽的敦煌壁画。这些画在墙壁上的景象把千年前的故事向人们娓娓道来:从佛教故事到社会生活,从宫廷宴乐到民间百态……然而这座“墙壁上的美术馆”却没能抵挡住历史的风霜,岁月侵蚀、风沙肆虐,这幅壮丽的画卷已然变得残破不堪。正值国内壁画修复领域一片空白之际,李云鹤主动肩负起这份重任,从此便把自己的一生封锁在洞窟中,每天与石壁打交道。没有可参考的修复经验,没有专人指点,面对珍贵无比的壁画,李云鹤只能用最简单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尝试。为了寻找与壁画相匹配的颜料,他也曾踏遍千山万水,不厌其烦地采集矿物,反复提炼和调整颜料比例,七百多个日夜,他以毫米级的专注让岌岌可危的《观无量寿经变》重现光彩。如今已经 87 岁高龄的他仍然坚守在文物保护的第一线。原来在快餐式的生活时代,依然有人沉淀自我,终其一生守护着文化遗产,为的是把这段千年前的历史还原给我们看。守护敦煌壁画的李云鹤何尝不是在守护红色基因呢?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我们也要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把爱国情怀化作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让红色基因随着传统文化流入人们灵魂深处。
从硝烟战火下的抛头颅、洒热血,到和平岁月里无声的坚守,百年时光已过,红色基因却始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它乘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从百年前奔涌而来,继续流向下一个世纪。红色基因并不是载于史册的冰冷文字,也绝非随时代消逝的记忆,而是奔涌在青年脉搏中的鲜活力量。
未来的我,无论走向何方,都将以青春之名,传承红色血脉,用不一样的色彩涂抹独属于我们的画卷,将爱国情怀注入精神长河中,奔腾不息地流向下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