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田径运动会组织模式对学生参与积极性影响研究

作者

袁凤敏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学部

引言

高职田径运动会作为校园体育活动核心载体,既关联学生体育素养培育,又深度衔接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当前部分高职田径运动会受组织模式陈旧、项目类型单调等问题制约,学生参与意愿呈现不足态势。立足这一现状,深入探究优化高职田径运动会组织模式的现实必要性,剖析其在调动学生体育兴趣、培育综合素养以及助力校园体育高品质发展等维度的价值,梳理组织模式里影响学生参与意愿的核心要素,对增强高职田径运动会实际成效、助推学生全方位发展具备关键意义。

一、优化高职田径运动会组织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随着学校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学生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并不是某一专业能力的提升,而是包括专业能力、思想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等全方位的提升。高职学生侧重专业技能训练,参与体育活动往往受形式与自身需求契合度影响,身体素质培育需依托更具针对性的体育活动设计。优化后的田径运动会能结合学生兴趣及身体条件增设趣味竞技项目,避开实训课程高峰时段保障参与时长,依托新媒体营造活动氛围,助力学生消解抵触情绪主动参与,提升日常体育活动频次,为自身全方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

高职田径运动会优化后的组织模式可设置接力跑、集体跳绳、拔河等团队项目,为学生搭建深度协作平台。这类项目要求成员赛前共同制定战术、厘清职责,过程中实时沟通配合并调整状态应对突发情况,在磨合中建立默契,使团队协作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1]。运动会的竞技属性本身蕴含竞争元素,优化后的组织模式凭借合理分组与公平赛程,让不同专业年级学生得以同场竞技。学生为团队争取荣誉时会主动提升技能、关注对手寻找差距,在遵守规则前提下全力拼搏,既真切体会竞争带来的压力与动力,也能在胜负结果中客观审视自身优劣势,逐步塑造健康竞争心态,最终达成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的双重培养目标。

(三)是推动高职校园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优化高职田径运动会组织模式,可为高职校园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构建关键支撑平台。高职校园体育工作涉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田径运动会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模式优化可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体育活动规范化开展。科学设计运动会流程,合理衔接赛前报名、赛中管理与赛后反馈环节,能提升校园体育活动整体组织水平,让体育工作更具系统性与连贯性。优化后的组织模式可整合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师资力量与学生社团资源,避免资源分散与浪费,使体育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为校园体育工作长期推进提供资源保障。运动会组织模式创新还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融入高职专业特色设计运动项目、开展体育精神宣传活动等,让校园体育文化更贴近学生需求,增强体育文化感染力与影响力,推动高职校园体育工作在内容、形式与内涵上实现全面提升,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二、高职田径运动会组织模式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一)运动会项目类型与学生兴趣契合度的影响

运动会项目类型与学生兴趣高度契合,可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运动会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学生参与热情会被充分点燃,增设飞盘、腰旗橄榄球等新兴且趣味性强的项目,能吸引众多对潮流运动充满好奇的学生投身其中。结合地方特色融入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体育项目,既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又能拓宽项目选择范畴 [2]。注重团队项目多样化设置同样关键,多人拔河、接力投篮等项目可满足学生对团队协作运动的渴望,培养其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享受运动乐趣,相较传统单一田径项目,多元且契合兴趣的项目类型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运动会参与度。

(二)组织管理效率与学生参与便捷性的影响

组织管理效率直接关联学生参与高职田径运动会的便捷性体验。报名阶段采用线上一站式报名系统,可减少学生线下提交材料、反复核对信息的时间成本,避免报名流程繁琐造成部分学生放弃参与,若报名渠道分散、需多次线下沟通确认,则会降低学生参与便捷性[3]。赛程通知环节提前通过校园 APP、班级通知群等多渠道精准推送详细赛程表,明确各项目比赛时间、地点及检录要求,能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与训练计划,通知滞后或信息不全易导致学生错过比赛场次或因准备不足影响参与状态。场地与器材管理上,高效组织可确保比赛场地提前规划到位、器材调试完好,避免场地冲突、器材短缺引发比赛延误,让学生按计划顺利参与,管理效率低下造成的场地混乱、器材故障,会增加学生参与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与不确定性,进而削弱参与意愿。

(三)荣誉激励体系与学生参与成就感的影响

荣誉激励体系完善度直接关联学生参与高职田径运动会的成就感,进而对参与积极性产生关键作用。合理奖项设置需兼顾竞技性与参与性,为各项目前三名设置奖杯、奖牌等传统荣誉之外,增设“最佳拼搏奖”“团队协作奖”“精神文明奖”等特色奖项,可让不同运动水平学生均有机会获得认可,避免仅少数竞技能力突出者垄断荣誉,使更多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自身价值。荣誉表彰环节的仪式感同样影响学生成就感,运动会闭幕式上通过公开颁奖、校园广播播报获奖名单、制作荣誉墙展示获奖学生风采等形式,将荣誉传递与校园文化宣传结合,能强化学生对荣誉的认同感,让成就感转化为持续参与的动力,表彰流程简化、仅通过私下发放奖品完成则会弱化荣誉激励效果,降低学生因参与获得的成就感。荣誉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关联性也很关键,将运动会获奖经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优评先参考指标,可让荣誉不仅限于即时认可,更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助力,进一步提升参与中的成就感,激发后续参与热情。

结语

优化高职田径运动会组织模式,是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热情、培育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的关键路径,亦是推动校园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动会项目与学生兴趣的适配度、组织管理效能、荣誉激励机制,作为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核心要素,直接关联组织模式优化成效。未来高职需围绕这些维度持续调整完善组织模式,让田径运动会更充分发挥育人价值,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校园体育工作注入持久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金生 , 王学胜 . 陕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撑竿跳高能量储存阶段技术特点分析——以 2018、2019 年高职院校参赛队员为例 [J]. 体育视野 ,2021,(21):48-49.

[2] 熊冲 . 体质测试融入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实践价值探析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11(34):198-200.

[3] 王智斌 .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田径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38(0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