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高中地理思维培养路径探究

作者

潘爱丽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

一、大单元教学理念研究背景

将大单元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为课程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新视角,其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发展,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重要途径。高中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目前教学存在着单元教学碎片化知识要点串联教学,缺乏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培养,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架构有效的理解性学习体系,探索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思维培养是新时代中学地理工作者亟待加强研究的方向。教师开展结构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教学,学生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探索学科本质,开展高效学习。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做了新的要求: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是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大概念可大可小,大到跨多门学科知识,小到单一规律或原理。大概念是系统概念,能归纳和整合学科最核心的思想和知识。大概念是核心工具,能引导教学单元设计和整书学习,甚至是整个学科教育。为此,笔者尝试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组织和结构化所学知识、技能、问题、情境、活动、评价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

二、海洋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标教材解读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教学内容作了明确内容要求,引导教师的教学和备课。基于课标内容要求和能力培养,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现象要感知,要实例;规律要探究,要情境;原理要实验,要验证;在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基础上,运用情境化、问题链去完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过程,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二)知识解读建构

高中海洋地理模块可分为三方面:认识海洋(海岸及海底地形)、了解海洋(海水性质、运动及海气水热交换)、开发与保护海洋(海洋与人类活动)。这些内容贯穿海洋本身属性和物质特点,也解释了海洋与大气、陆地的相互作用,最后辩证地分析海洋地理与人类活动的联系。笔者提炼海洋模块的的大概念——人类与海洋,作为大单元教学展开的起点,构建知识体系开展教学。

(三)思维能力培养

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科关键能力的要求: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分析、解决、应用能力。认识海洋主要针对概念和事实的理解,以图形的呈现形式考查学生解读和阐述地理事实的能力;了解海洋则强调对地理规律的掌握,以情境化的现实问题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海洋开发与保护更注重对地理原理的应用,以人地协调发展观理念考查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三、大单元视域情境教学实践

(一)大单元视域下海洋地理教学路径探究

1.合理设计学习目标

基于海洋地理课标教材内容及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学情制定学习目标,围绕大概念“人类与海洋”思维特征,以大概念为统领,目标为牵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2.持续拓展教学内容

高中教材的海洋地理知识点较零散,需要有一个线索进行关联,达到学生高效学习。而大概念正是这一个线索,教材精准解读大概念相关要求,寻找合适的线索,让学生沿着线索挖掘分支,不断拓展地理知识体系,注重知识间联系,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3.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高中海洋地理涉及知识点多,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立足大概念,创设大情境,设计大任务,提出大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持续获得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4.精准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清晰学习目标的导向下,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自身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达到及时、准确的反馈。

基于上述大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和专题知识整合框架,笔者将“人类与海洋”大概念下的“海-气相互作用”小概念为例开展教学。

(二)大单元教学海洋地理情境教学实例

【情境】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海冰正在加速消退。海冰面积减少引发海水—反射率反馈、水汽和低云—辐射反馈、洋流反馈机制等反馈机制,这些反馈机制会进一步加剧海冰消融。图右示意 1980 年、2020 年北冰洋 9 月海冰分布范围。说明材料中三种反馈机制加剧北冰洋海冰消融的过程。

此题以北极作为区域背景,海冰融化现象作为命题出发点,运用“海—气相互作用”的知识,去分析三种反馈机制下的成因和过程。

1.导入情境

教师课前进行分组,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海冰融化的相关资料。课中教师多媒体呈现相关数据资料及区域气候图等,指出海冰覆盖显著减少发生在欧亚大陆的边缘海。借助 ai 技术形象生动展示情境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提出问题

在学生对情境材料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水热输送对海冰比变化的调控作用和内部机制有何关联?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大气—海冰相互租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学生分小组结合收集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每小组选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3.提取概念

学生开展学习讨论,发现海冰融化会通过不同机制导致某一结果,而这个结果又会加速海冰融化。可见,海冰融化成为核心概念。

4.构建框架

核心概念“海冰融化“作为知识框架的起点,以反射率反馈机制进行推理:海冰融化使地面的反射率降低,海水吸热增加导致海水增温,从而又加速海冰融化;同时,海冰融化使水面增加,蒸发作用加强,空气中水汽和低云增加,使得大气吸收能力增加,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使得海面升温,加剧海冰融化;另外,海冰会阻挡高低纬间表层海水流动和交换,海冰融化会减少阻挡,使较低纬暖流更加频繁深入北极地区,海水升温。整理分析完成知识框架建构,培养学生思维过程。

大单元教学能让学生将知识点建立关联,强化知识之间的逻辑,将零散知识点体系化。这不仅有助于理解知识本质,将知识内化,还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提升学生知识在具体情境的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

四、总结与反思

大单元教学在我国发展还处于成长期,目前在高校理论研究初具规模,但高中教学应用中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有必要打破常规教学,尝试新方法、新理念,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学科在发展,知识和教材在革新,但教育的最终目标“立德树人”不会变,高考是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契机。这种契机就给我们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教法的指引:如何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要有一个有效的途径,这种途径具体到课堂上是从哪个点着力去落实下来。笔着认为,大单元教学是目前操作性较强、效率较高的一个方法,它能贯穿课堂前后、提升师生教与学、培养核心素养,还能指导多学科甚至跨学科合作学习,终身有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郑霁芸.大概念引领下的地理教学探究——以“水资源和水循环”为例[J].地理教学.2021(15):34-40.

[3]张素娟,刘一明.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整合设计——以“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运动”单元为例[J].地理教学.2020(16).:4-8.

[4]李春艳.中学地理“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20(09):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