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技术经理人在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与效能提升研究

作者

李宪隆

承德市可持续发展促进服务中心 河北承德 067000

我国的技术经理人队伍虽然日益扩大,但是区域创新中心发展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模糊和协同机制的缺乏仍然制约创新效能的发挥。承德凭借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探索技术经理人制度适应当地发展需要的模式。解剖技术经理人对承德区域创新中心发展的影响机理,既有利于揭示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规律,也为类似地区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一、技术经理人在承德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一)资源整合与调配枢纽

技术经理人以承德区域创新中心为依托,对域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资源进行充分梳理。准确衔接科研项目需要的经费、装备和人力等,有效统筹各方面资源,督促创新要素合理流向,避免出现资源错配和闲置现象。创新中心建设项目中,技术经理人可以把当地大学科研成果和企业产业化需求准确地联系起来,并通过配置资金和装备,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迅速落地转化和创新中心的高效运行[1]。

(二)创新成果转化助推器

密切注意承德地区的创新成果并进行专业评估以评判成果商业化的潜力。利用自身市场和产业知识对创新成果进行适配商业模式设计,开辟由实验室向市场转化之路。在与承德特色产业有关的创新成果的转化上,技术经理人根据市场需求对成果的应用进行方向优化,促进成果成功走向市场和经济价值的发挥,提高区域创新中心的成果转化率。

(三)产业对接与协同引领者

深入分析承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状况,准确掌握产业技术需求。一方面把产业需求回馈到创新中心的研发端指导科研方向;另一方面向相关行业介绍创新中心的研发成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承德新兴产业的培育上,技术经理人促进创新中心和产业界的密切协作,通过协同创新帮助产业升级和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

二、技术经理人在承德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中效能提升路径

(一)构建政策扶持体系,明确税收优惠与项目补贴细则

在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中,政策体系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技术经理人赋能基础支撑力的发挥。针对承德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中急需技术转移这一现实问题,需要构建层级化政策支持框架[2]。一方面与国家有关技术转移税收优惠政策相衔接,并根据地方财政状况,如针对由技术经理人推动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给个人所得税当地保留的那一部分退还,或者给技术交易合同注册备案项目增值税减免额度。另一方面要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和“技术转移项目的补贴池”;以技术经理人推动项目技术含量和产业带动效应为标准,分档对项目前期研究,中间试验和产业化落地进行补助。同时制定专门的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政策,把技术转移成效列入地方人才确认标准,并对住房和子女教育给予相应优惠,实现“政策激励 -- 人才集聚 -- 产业升级等”良性循环。通过细化设计政策文本,保障税收优惠和补贴措施的可操作性,规避政策空转现象,有效增强技术经理人在工作中的政策获得感。

(二)设计系统化培训课程,涵盖技术、商务与法律知识

技术经理人专业能力复合度对技术转移效能具有核心作用。鉴于承德技术经理人队伍知识结构简单,跨领域整合能力欠缺,需要构建多维度培训课程体系。技术知识模块中结合承德行业特点开设钢铁产业绿色冶炼技术,矿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和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前沿课程,邀请高校科研团队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讲课,让技术经理人洞察区域主导产业技术脉络和创新需求。商务谈判模块以技术交易的全流程实务为主线,设计技术估值模型,合同条款磋商和知识产权运营的教程,并介绍模拟谈判实训和真实案例研讨的内容,增强技术经理人商务环节沟通协调和风险把控能力。法律金融模块主要介绍有关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法、科技金融工具的运用等内容,并请法律事务所和科技金融机构的专家进行教学,有助于技术经理人建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把握专利质押融资和技术入股这类金融工具的运作过程。为确保培训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培训体系需要构建一个动态的优化机制,并根据产业的升级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定期更新课程内容。此外,还应采纳“理论授课 + 实践实训 + 考核认证”的综合培养策略。

(三)建立量化评估指标,结合财务数据与企业满意度调研

对效能进行科学评估,是不断优化技术经理人赋能模式的关键环节。为客观地测度技术经理人对促进产业升级的效果,需要构建一个综合考虑短期效益和长期影响的定量评估体系。从财务数据维度上,建立可量化指标:技术转移项目数,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和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率,并利用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和技术交易合同申报数据准确衡量技术经理人所促成经济价值。在产业创新能力维度中,引入专利授权量和核心技术攻关完成率来分析技术转移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在进行企业满意度的调查时,使用结构化的问卷,并从技术需求匹配度、服务的响应速度以及成果的实际应用等多个角度制定评分标准。通过深入的访谈,收集企业对技术经理服务的质量评估。评价体系还需要考虑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指标,例如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下降率和绿色技术的应用范围等,以突出技术转移对承德产业向绿色转型所做的贡献。在评估周期中,结合季度动态监测和年度综合评估的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平台实时展示评估的结果,以期对赋能模式的优化和技术经理人的激励提供科学参考[3]。

三、结语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而作为创新要素流转核心枢纽的技术经理人角色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生态建设和提升。承德实践探索发现,唯有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中深度植入技术经理人制度,并通过政策引导,能力建设和科学评估等方式协同发展,以有效盘活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经验既支持承德持续创新,也为其他地区构建技术转移体系和培育创新生态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这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创新均衡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瑜洁 , 郝鑫 .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改革 ,2025,(03):142-158.

[2] 王艺璇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背景下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办公室业务 ,2025,(05):106-108.

[3] 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昌篇章 [J]. 服务外包 ,2025,(03):56-58.

承德市科技计划项目“承德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建设中技术经理人赋能模式与效能研究”;项目编号:202501A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