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文本阅读的高中诗歌教学研究
崔莫言
鹤壁市高中 河南鹤壁 458000
摘要:为了解决高中生语言和文化理解不足、多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低下的问题,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为例,对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应用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对比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对比不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对比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的效果等有效策略,以为今后有关多文本阅读法与高中诗歌教学的融合研究予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高中诗歌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探索多文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使学生深化对语言和文化的认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文本解读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当前高中诗歌教学的重要目标。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与高中诗歌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习更好地探索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诗人的情感,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多文本分析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解读多文本阅读教学法的内涵和意义,结合诗歌教学的内容,引入其他诗歌作品,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鉴赏。
一、对比不同时期的诗歌文本,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蕴含着诗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其情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实,折射了不同社会背景下人民的境遇。在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诗歌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引入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对比探索和欣赏不同时期诗歌作品的异同,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诗歌,而且可以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中的诗歌文本为基础,筛选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组织多文本阅读活动[1]。
以部编版高三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离骚(节选)》这一诗歌教学为例,《离骚》这一诗歌是由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屈原所创作,这首诗歌充分展现了诗人屈原与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意志以及伟大的人生抱负,充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蕴含了诗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骚(节选)》这一诗歌,教师可以引入《登鹳雀楼》这一诗歌作品,引导学生展开多文本阅读活动。在教学的开始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引出教学主题,激活学生探索诗歌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引入《登鹳雀楼》这一诗歌,让学生从语言运用角度,对两首诗歌中的象征、比喻等手法进行分析,以此探索屈原以及王之涣这两位不同时期诗人表达情感的特点。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对诗人的写作视角以及叙事方法进行深度分析,以此强化学生对诗歌中心思想以及诗人情感的认识。
二、对比不同诗人的情感,深化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每一首诗歌中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不同诗人情感表达的方式不同。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情感表达在诗歌中的重要性,而且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的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入不同诗人的同类诗歌作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以此深化学生的诗歌学习和探索[2]。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登高》这一诗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一首古诗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多文本对比阅读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这两首诗歌都是借助自然景观,抒发人生感悟以及境遇,但是情感表达方面却有着不同之处。其中《登高》这一首古诗,紧扣秋季这一季节特色展开描述,前四句展现了一个江边空旷的景色,后四句抒发登高所感,传达了贫困潦倒、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歌主要以草地为景象,抒发了离别之情。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修辞、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生平经历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以此强化学生的诗歌鉴赏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三、对比历史背景和文化,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效果
每一首诗歌都有其创作背景,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高中诗歌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不同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不仅强化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多元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强化诗歌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分析,让学生在多元分析中提高诗歌学习的鉴赏的效率[3]。
以《将进酒》这一诗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刘禹锡的《乌衣巷》这一诗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社会以及文化,有效激活学生诗歌文化学习的兴趣。《将进酒》这一诗歌充分展现了当时唐朝的繁盛景象,凸显了诗人李白豪放的性格,抒发了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但是,《乌衣巷》这一诗歌充分展现了乌衣巷从繁华鼎盛到荒凉残照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多变以及世事沧桑的感慨。这两首古诗在时代背景、社会以及文化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对比赏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欣赏诗歌之美,而且可以拓展学生诗歌鉴赏的角度,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4]。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入多文本阅读教学法,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探索和解释诗歌文本的兴趣,强化学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强化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认真分析当前诗歌教学的弊端,设置高效的多文本诗歌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多本文阅读中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艳.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合作教学[ J ].名师在线, 2023(6):13-15.
[2] 施慧琳.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记念刘 和珍君》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2(16):157-158.
[3]张美灵.核心素养融入高中群文阅读的策略实践探讨[J].学周 刊,2023(33):145-147.
[4] 张炫羽.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研究——以《沁园 春·长沙》为例[J].语文新读写,2022(1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