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中职班主任工作创新实践探索
江敏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中职是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但由于其自身文化基础薄弱、职业认知不清、成长需求多样化等问题,使得其在全员协作、过程衔接和资源整合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作为课堂教育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班主任迫切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打破,从构建全员互动的育人共同体、设计贯穿学生成长过程的培养体系、覆盖学习生活领域的育人生态三个层面进行创新,解决“重视技术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问题,把价值导向注入专业素质培养中,把工匠精神贯穿于实际教育之中,为国家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大国工匠预备队”。
一、建立合作型教育的共同体
班主任应积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与学校各个学科的老师、德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行为进行综合的分析,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Π0[1] 要和父母保持紧密的关系,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群等各种形式,对孩子们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的汇报,并对他们在家里的行为进行实时的掌握,让父母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好家庭的育人功能。通过与企业、社区、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协作,邀请企业高管、技术能手、劳模等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定期举办讲座和实践活动,使同学通过与各行各业的人们交流,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
以中等职业学校《基础护理技术》为案例,由班主任、医院护理骨干及学生家长组成“三维联动”的课堂情景。学校教师打好基本功,在实习基地开设“静脉点滴”“高龄病人生命护理”等单元的授课,将无菌理念、人文关怀等职业素质的内容融入其中,并制作出一套标准的小录像,让学生们不断学习;医院引入医疗情景,对接医院成立“双师课堂”,每周由护士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际护理(例如病人的导管护理)教学,并指导学生们在仿真病房中进行老年护理和智能监护设备的实际操作。父母参加居家护理实习:安排“居家照顾的小帮手”实习任务,由学生给家里的长辈或患有慢性疾病的家属做血压测量和康复指导,父母用《家庭护理记录单》将实习结果进行反馈,老师根据反馈意见对技术评估进行改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学生的护理作业考试通过率得到提高,通过三方协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采取民主方式,成立班级干部委员会,使其在班级章程的制订及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气氛。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文体社团、志愿服务团队等不同的兴趣小组和社团组织,使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2]。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优秀同学的模范带头效应,通过“三好同学”“学习心得交流大会”等形式,带动全校学生以优秀同学为楷模,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争先进”的氛围 [3]。
以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为例,将“设备管理自主化”的方式应用到了班级的管理上。组成“班级实习设备管理委员会”,下面是设备维护组、耗材回收组和安全监督组,《数控车床日常保养规范》和《工具借用登记制度》都由自己制订。每个月举行一次“装备管理讲座”,学生们就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刀具磨损过快、编程软件运行时出现的卡滞等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开发工具分类收纳盒,制作软件操作微电影),而老师只作为过程观察员。在准备过程中,同学们自己组织一场“机电小工大赛”,从竞赛内容(机电绘图、线路接线)到规则的制定,到评委的聘请(请历届的优秀毕业生)。比赛期间,学生们自己制作赛前训练录像,制作比赛宣传海报。经过实践,班上的实习器材的故障率明显降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班主任在管理中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创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制定班级口号、班级歌曲、徽章等,加强班级的团结与归属感。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荣誉墙等多种形式展现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优秀作品及课堂上的各种活动图片,增强同学们的自信与骄傲。通过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才艺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文化活动,使同学们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得到陶冶,从而使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得到发展[4]。
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为例,以“编程人之家”为中心,建立班级文化。设立“工程专题展示室”,展示学生所制作的网页设计作品、APP 原型模型,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骇客马拉松”,定期组建 4-5 人的小队,进行一次有限的程序挑战,由同学们自己设计自己的工作计划和进度看板,老师只做一些技术上的建议。每个月都会举行“技术沙龙”活动,让同学们在开放源码中交流心得(如利用 HTML 创建课程网站的流程),并邀请企业的前端工程师进行在线评论。建立“编程人员发展树”信息栏,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困惑和职业目标以匿名的方式填写出来,然后由另一位学生或者老师来解答;为每个学生设计一种独特的敲打代码的方式,在每一节课程开始之前,所有人都要高喊自己的口号,强化自己的专业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建立起了“职业文化浸润 + 实际情境培养 + 情感价值观认可”的三维教育氛围,也使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结束语
“三全”教育思想是改革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行动方案,它的关键是突破教育边界、激活多元主体、构筑立体生态。班主任需通过全体教师的协作打破“单兵作战”的窘境,通过“分段培养”的进程的贯穿来应对,通过领域的整合来打破“空间局限”的屏障。只有把专业技术培训和专业精神的培养深入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拥有深厚的工匠精神、精通技术和饱含人文情怀的新时代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育人根基。
参考文献:
[1] 黄单 . 中职班主任工作与” 三全育人” 的融合探讨 [J]. 科学咨询 ,2021(12):186.
[2] 林燕清 .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建构初探 [J]. 长江丛刊 ,2025(2):251-253.
[3] 王军楠 , 程月 . 中职班主任工作与“三全育人”的融合探讨 [J]. 家庭 ,2021(21):132.
[4] 庄婉君 .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班主任育人角色的实现路径 [J]. 中外交流 ,2021,28(7):89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