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
张萍 万愉海 黄书颖 王小康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一、研究背景
近五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不断创历史新高,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要着力营造使人才、资金、技术从城镇流向乡村的环境和条件,不仅是城镇反哺乡村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培育新的投资和经济增长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乡村发展,人才是必备因素,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人才的短缺一直是乡村发展的一大困境,阻碍着乡村前进的脚步。为激励高素质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我国大力提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乡村振兴战略为青年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主要分析研究对象创业态度因素和对象感知行为控制因素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相关性。
(一)行为态度因素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
小组通过用IBM SPSS Statistic 19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农村籍大学生为因变量,行为态度部分各因素为自变量,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数据后,得到表5-1,行为态度部分各因素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相关性分别如下:
(二)感知行为控制因素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
小组把农村籍大学生作为因变量,感知行为控制因素为自变量,由对感知行为控制部分变量的分析计算可得到表5-2。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前文已运用相关性分析判定各因素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存在相关关系,接下来用线性回归分析探究他们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
(一)行为态度因素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
以需求动机、成就动机、责任动机、机会动机为自变量,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经过计算和检验,回归结果如下表6-1所示。
根据表6-2的数据,P值均小于 0.05,可以达到显著性要求,需求动机、成就动机、责任动机、机会动机影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42、0.174、0.191、0.239。
(二)感知行为控制因素与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
以创业能力和创业控制力为自变量,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6-3。
表6-4显示:农村籍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控制力和返乡创业意愿呈线性关系,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68和0.211。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结合问卷开放性问题的调研结果可以发现,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二)建议
1.积累返乡创业能力和经验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创业竞赛中积累实践经验。一方面,竞赛多为团队合作,队员多来自不同专业,能为以后的创业积累人脉。另一方面,竞赛能锻炼农村籍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专家和企业家作为评委参与其中,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能学习到更多的创业经验。
2.构建涉农项目的抗风险保障机制
返乡创业涉农项目较多,例如生态畜牧业、生态养殖业、和易受病虫害以及极端天气影响的生产部门。农业保险要从基础的生产领域延伸到加工、销售等领域,推动农业保险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形成立体的抗风险保障机制,满足创业者对保险服务的需求。
(基金项目:202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202413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