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周红强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新坝中学 225000

在初中数学教学组织中,教师习惯性围绕教材文本,难以摆脱教材文本的限制,指导学生通过机械式效仿、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应试思维能力,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构建活跃的教育环境,把握学习要点,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高质量课堂。

1 构建多元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情境作为指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条件 [1],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在初中数学教学组织中,教师构建多元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之中,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会在问题的趋势下,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机”。在过去初中数学教学组织中,学生的问题观念不足,以至于学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使学生始终停留于被动式、肤浅式学习状态。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组织中,教师构建多元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以苏科版初中数学《确定圆的条件》一课为例,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向学生抛出:“小明妈妈有一个心爱的玉手镯,不幸被小明打碎了,小明妈妈十分心痛,小明决定给妈妈重新配一个和原来一样的玉手镯,请问小明的愿望可以实现吗?小明要依照哪些条件才能去配置玉手镯呢?”等问题,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对问题展开独立思考,且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大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我们能够按照几个破裂的圆弧,将圆还原出来吗?”还有学生指出:“怎样才能将圆弧中心找出来呢?”甚至有学生提出:“圆弧的半径要怎样才能确定下来?”……学生对问题展开大胆猜想,引导学生实现深度思考与深度学习。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实践操作,又向教师提出:“根据圆弧上的两个点,可以画出多少个圆?”“要至少经过几个点才能得知这个圆?”等问题。尽管对学生来讲,这些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难度,但是学生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展开深度思考与深度学习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内驱力。学生根据圆弧上的两个点,探索圆心、圆弧的三个点,找出圆心,以便总结概括出圆的确立条件,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把握学习要点,提高活动能力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要利用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知识基础 [2],才能引导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水平。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把控学生的学习起点,强化学生的活动能力,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凸显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发挥自身的引导促进作用,使学生完成深度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为例,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学生合理创设“最佳搭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完成三角形全等的有效判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为每个学习小组下达“两个三角形怎样才能判断完全重合”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学习小组大胆提出“三边相等”的猜想,且借助影印纸,画出三角形重叠影像,实践验证三角形是否完全处于重合状态。学生在小组合作与实践验证中,也会总结概括出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条件,克服学生的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真正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

3 丰富教材材料,开阔学习视野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也是指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条件 [3],基于材料形成效果进行划分,材料可划分为条件性资源与保障性资源。初中数学教师想要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水平,需要引用大量的学习资源,借助数学史料、教学工具,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例如,以苏科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一课为例,教师可引用数学史料,促进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人们对数学的深入探索,调动起学生对古代人们智慧敬佩之情。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不单单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观念,在初中数学教学组织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启迪与调动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构建多元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进入深度学习境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莉 . 引导初中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J]. 数理天地 :初中版 , 2023(1):96-97.

[2] 张琪 .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 " 圆锥的侧面积 " 的教学为例 [J]. 数学教学通讯 , 2023(17):60-62.

[3] 吴锋 .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16):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