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冯海琴
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对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作用,且让乡村农业向着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前进。在乡村经济大力发展阶段,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基层群众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和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团结人民群众,改善群众的精神面貌,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一、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导向作用
(一)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由于国土辽阔,我国成为重要的农业大国[1],乡村人口基数比较大,且乡村民众接受文化的水平不足,没有掌握数字化、信息化生产能力,缺少对有关法律制度的完全掌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乡村经济建设。现阶段,知识、技能等核心要素变成生存的制胜武器,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把群众文化融合产业发展,可使乡村民众的文化水平、生产技能不断提高,让乡村民众快速掌握最新的农业发展资讯,通过组织多元化的农业培训活动,加快乡村农业转型进程,助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文明作为历史遗留的精髓,也是乡村经济建设的宝贵食粮 [2],乡村是乡风文明的有力抓手,有十分久远的发展历史,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内容。乡村民众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只有乡村民众掌握适当的方式方法,且有良好的文化观念,才能克服诸多问题,群众文化使乡村民众的文化观念、道德素养不断提升,能熟练掌握有效的生产技能,展现文化中心、基层文化馆的导向作用,使乡村民众进一步了解法律政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乡村文化丰富,不断挖掘、保护与传播乡村文化,大力弘扬民间艺术、风俗礼仪,使乡村民众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前进。与此同时,通过组织文艺表演、乡村艺术节等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乡村民众积极加入,能够使乡村民众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乡村群众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定期开展新乡贤活动,向乡村民众介绍人民高尚事迹,带领乡村民众学习传统美德,形成脚踏实地、踏实肯干的乡村氛围,带动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乡村生态发展
乡村生态建设作为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3],对保护乡村生态、治理环境污染非常关键。但是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的限制,乡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垃圾随处乱堆的现象相对多见,乡村民众缺少环境保护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生态发展。乡村民众作为治理生态环境的主要对象,只有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才能积极投身于乡村绿色建设之中。然而,在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中,利用张贴横幅、宣传标语、设定宣传栏等方式,把绿色环保理念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乡村民众进一步了解,或者通过文艺表演,不断提高乡村民众的环保观念,自觉规范自身的卫生习惯。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有助于增强乡村民众的环保观念,使其投身于绿色生态建设之中,共同助力乡村生态建设快速发展。
(四)促进乡村治理实施
乡村治理作为推动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借助群众文化,可使乡村民众的文化修养、道德观念不断提升,持续开阔乡村民众的文化视野,帮助其及时掌握政策制度,每当遇到难题时,不会鲁莽行事,可借助法律武器保卫自身的权益,促进乡村高效治理。通过开展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法律制度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乡村民众的法律观念,让其积极参与政治决策。与此同时,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乡村民众的文化水平,能够有效调动乡村民众民主管控观念,展现自身的民主权利,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水平,促进乡村社会发展。
(五)促进生活富裕实现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乡村民众是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对象,根据乡村民众生活富裕水平,判定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成效。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中,创设不同的活动主题,帮助乡村民众进一步了解产业建设,且在农业生产建设中,充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先进农业技能、科学生产模式,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带动农业市场快速发展,给乡村民众提供多元化的经济来源路径,尽可能缩小乡村民众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让基层民众尽早实现富裕目标,提高乡村民众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推进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高效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激发民众主动性
当地政府部门通过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完成群众文化建设目标,激发乡村民众的活动参与主动性,使乡村民众自觉投身于群众文化组织之中。除此之外,基层管理者也要认识到群众文化对促进乡村真正发展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乡村精神文明宣传力度,做好乡村民众的动员工作,改变乡村民众的传统认知观念,使乡村民众在抓牢农业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使乡村民众的精神物质生活更加丰富。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群众文化的传播力度,改变固有的休闲娱乐方式,使群众文化在多方支持下实现深入渗透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加大支持力度,培养文艺精英
众所周知,各项工作想要达到最终目标,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为此,想要借助群众文化的作用力量,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还要培养更多的文艺精英,镇政府也要积极加入,展现文化导向作用,成立专业的艺术队伍,进入乡村基层,为当地的文艺爱好者予以专业辅助、文化培养,随着文艺精英队伍的持续壮大,也提高群众文化的传播影响作用,为乡村振兴建设而助力。
(三)丰富文化内容,实现振兴目标
为吸引更多的乡村民众加入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组织工作者要采纳乡村民众的建议看法,使群众文化活动充满地气,满足乡村民众的文化需求。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中,可增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例如当地戏曲、歌谣、民俗等,以便让乡村民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乡村民众的情感体验,促进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得以保留;除此之外,组织广场舞活动,改变乡村民众固有的娱乐休闲模式,加大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与此同时,组织乡村青少年感兴趣的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在不同年龄段均可起到显著的文化导向作用,在乡村地区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大众生活质量得到良好提升的今天,社会大众更加关注精神文化,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快速发展。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各个地区借助群众文化载体路径,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生态发展等。为此通过不断提高群众文化传播影响力,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早日实现,提高乡村民众的生活文化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亚东 . 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探讨 [J]. 数字化用户 ,2023, 29:154-156.
[2] 梁亮 . 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社会科学 , 2024(1):0121-0124.
[3] 韦仕海 . 群众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推动作用 [J]. 东方娱乐周刊 ,2024(4):01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