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足核心素养,驱动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

作者

郑玉梅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363123

引言

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得核心素养慢慢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初中美术教育属于一种具有综合性和操作性的课程类型,它努力塑造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包含审美欣赏,革新思维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大单元教学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形式,其独特的设计结构在改善美术教学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有利于形成完整而且连续的知识架构,还能有效地推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怎样按照大单元教学观念来改进初中美术教育里的核心素养培育策略,这是当下教育研究领域的关键议题之一。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界定课程强调“坚持以美育人”,通过美术大单元教学来培养学生素养具有极强的积极意义,让学生在体会美、感悟美的过程中得到成长。美术大单元教学鼓励学生以开放的视角去感受和欣赏艺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深入挖掘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生活、社会和历史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按照新课程标准对于美术教育的主要定位,重视艺术体验,融合多种学科知识,推动学生美术素养全方位发展,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明显加强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审美感知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新的思维以及各种方式来展开艺术创作,以此冲破传统局限,塑造独特的艺术表达体系,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包含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都会得到系统的改进,美术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媒介,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意味,大单元教学给予学生接触各个民族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者的机会,有益于拓宽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认知范围和交际视野。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一)确立主题单元,构建知识框架

单元主题的设计要全面融合学科本质和学生发展需求,把核心素养培育当作根本导向,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利用主题驱动展开开放性的探究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整合教材资源,系统构建知识框架,助力学生形成完备的认知结构,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感知水平,“陶艺与生活”这一主题之下,“传统陶艺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作为切入口,一方面方便教师按照教学目的精准选择素材,另一方面通过陶艺发展史,制作流程等内容,引导学生赏析经典作品并加以创新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创新思维”,教育者可采用横向整合策略,把散布于各个章节中的陶艺知识点巧妙串联起来,扩充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的认知范围;而且采取纵向整合手段,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改进课程结构,增添实践环节,从基础陶胚制作渐渐过渡到复杂装饰技法的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这种纵横交织的教学模式冲破了传统单一知识点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陶艺文化,改善审美层次,并在思考中引发创意潜能,依靠理论支撑的艺术实践活动有益于大单元教学超越课堂限制,还能搭建起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桥梁,给学生深入领悟艺术给予具体途径。

(二)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美术核心素养里“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创建以革新为特点的教学情形,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讲,学生要在某种情形之下展开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为了推动学生在大型美术课程单元当中达成深层次的体验与高效的学习,教师务必精心规划并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这种情境应当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还要最大程度地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真实性”就是所营造的情境尽量贴近现实生活,如此一来就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的意义以及艺术的价值;而“趣味性”则是借助各种各样的互动环节和令人着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围绕浙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好家园——温馨社区”核心主题,教师可以设计“我为社区添色彩”的真实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发现其中的美与不足,并提出艺术化的改善方案。例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社区艺术地图绘制、废旧物品改造为公共艺术品、为社区花园设计创意标识等实践活动,将美术创作与真实生活需求相结合。在情境中融入角色扮演——学生化身“社区艺术规划师”,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居民、拍摄记录等方式收集创作素材,运用线条、色彩、造型等美术语言完成设计方案,并以“社区艺术提案会”的形式进行展示答辩。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虚拟社区环境,通过动画演示、互动白板等技术手段增强情境的沉浸感,同时引入 AR 技术让学生实时预览作品在真实场景中的效果,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激发社会责任感,在协作探究中提升创意实践能力,深刻体会艺术如何赋能生活、塑造美好家园。

(三)多元教学法促进深度参与

多元化教学模式符合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能全面展现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还能有效地激发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网络资源渐渐融入课堂教学体系之中,变成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通过动画,影视作品以及英语原声纪录片等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给学生赋予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拓宽思维的宽度并推动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八年级上册“诗情画意”这一单元课程,可以采用在线播放相关专题片有益于学生直观认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样的艺术理念,进而深入探究魏晋到唐宋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轨迹,形成对中国传统绘画历史脉络的整体认识,而在实践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借助动画技术,可以把中国画独有的笔墨技法及其美学特征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像用中锋线条勾勒山石轮廓,用斧劈皴表现岩石质感等等,这些都是山水画发展进程中审美观念变革和材料更新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除了依靠网络资源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国山水画”这个主题单元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促使他们搜集一些现代环境设计或者文创产品里包含传统山水画元素的实际案例,剖析这些案例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和革新意义,采用理论讲授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全方位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模式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教师可以创建合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教育理念持续更新,这种模式会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莺.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J]. 文理导航( 上旬 ),2025,(03):52-54.

[2] 孙璇璇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模式研究 [J].学周刊 ,2025,(21):161-163.

[3] 吴彩华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J].美术教育研究 ,2025,(0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