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作者

沈慧丹

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职业大学 226001

一、引言

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据《中国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报告》相关调研显示,大学生日均使用新媒体时长普遍超过 4 小时,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网络社群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媒体在拓宽大学生视野、便捷社交的同时,也暗藏心理健康风险——信息过载引发的焦虑、虚拟社交对现实关系的冲击、网络舆论带来的心理压力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厘清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探索科学应对路径,对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

2.1 积极影响

新媒体为大学生供应诸多学习资源、多样看法以及跨领域学问,利于其冲破信息隔阂,搭建开放型认知格局,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汲取专业知识,利用学术论坛实现跨校交流互动,提高学习自主性并拓宽思维范畴,社交软件、兴趣社群等,为大学生铺就了便捷的互动坦途,尤其对于性格内向以及适应状况不佳的学生而言,虚拟环境的低压力互动对缓解社交紧张有益,获得情感补给。异地求学的学子可借助视频通话让亲情得以维系,志同道合的同学可借助社群搭建联系,增进集体归属感,大学生可依靠自媒体账号分享看法、亮出才艺,通过得到反馈进一步深化自我认知,利用短视频留存生活思索,在网络创作里明晰兴趣指向,该自我表达过程可推动自信与创造力增长。

2.2 消极影响

新媒体信息呈现碎片化特征,质量良莠相杂,大学生若长期沉浸在新媒体信息里,易出现“信息疲劳”状况,表现为难以筛选有效信息,导致决策陷入困境,频繁接触涉及就业压力、社会矛盾的负面新闻,也许会加剧焦虑的程度,有部分学生鉴于担心“错过关键讯息”,让手机整日保持在线状态,滋生“错失恐惧”心理,而后引发睡眠质量下降、注意力难以聚焦等现象。过度依赖线上联络,很可能引起现实社交技能退化,大学生习惯在网络里用表情包和短句交流,面对面沟通之际易出现表达方面的阻碍;虚拟社群的“圈层化”说不定会强化偏见,让他们难以认可多元主张,引起现实人际交流冲突,网络社交的“完美化展示”(像精修的朋友圈)易诱发攀比心态,引发孤独感的进一步加剧。新媒体当中的匿名性以及放大效应,令网络评价更易变得极端,大学生一旦碰到网络批评与恶意攻击,或许会陷入自我存疑,因陈述差异主张遭网友批评,抑或因外貌、成绩等方面遭人比对,均有冲击其自我价值感的潜在风险,部分学生极为在意网络获赞数与粉丝量,把他人的评价当成自我价值标杆,陷入“他人认可焦虑漩涡”。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个人层面:提升媒介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习得分辨信息来源权威性之法,对碎片化信息实施整合验证,杜绝受单一看法左右,遇到热点事件之际,依靠不同信源的交叉比对得出判断,而非盲目迎合网络情绪,限定“信息斋戒”时长,减少无效信息的汲取,自主把控新媒体使用的时长,将时间分摊到线下社交、运动、阅读等活动里去。理性审视网络所呈现的评价,辨明“线上形象”跟“真实自我”区别,别将网络点赞作为价值判断的参照,多凭借现实收获(如学业进步的成果、技能提升的成效)构建自信;遇到网络上的负面评价情形,懂得辨别合理劝告与恶意攻击,当有必要时,借助朋友或老师的支持 [1]。

3.2 学校层面:营建心理良好辅助体系

把新媒体运用与心理健康教学设为必修课,采用案例研讨、情境仿真等形式,协助学生认识网络成瘾的不良后果,掌握情绪管理窍门,审查“网络暴力”实例,教导学生学会坚守自我边界;讲授类似“正念呼吸”的方法,帮扶其应对信息方面的焦虑,组建专业化心理诊疗中心,就新媒体引发的诸如网络成瘾、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提供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按周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量,针对过度陷入网络、情绪有异常情况的学生进行早期介入操作[2]。

3.3 社会层面:构建良好新媒体环境

平台要改进算法推荐机制,降低低俗、焦虑类内容推送量,加大优质教育、科普内容的曝光力度;消除网络暴力、恶意炒作等乱象,为大学生营造无虞的网络环境,社交平台不妨设置“理性讨论”引导文辞,短视频平台添加“信息来源标注”功能项。家长需积极掌握新媒体特性,构建和孩子平等交流模式,而非简单禁用,也不予以无节制纵容,依靠共同投身于线下活动,实现孩子线上线下生活的协调;聚焦孩子网络行为情形,当发现孩子有异常情绪,马上进行沟通引导,媒体应减少针对“成功学”“颜值焦虑”等的片面宣扬,增加对多元发展案例的报道频次,启发大学生树立包容开放的价值观[3]。

四、结论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体现出二重性,既为其成长给予便利助力,也隐伏着认知、情绪、社交等范畴的风险,要应对这些挑战,个人、学校、社会得形成一股合力:大学生要增强媒介素养与自我管理的本领,学校需搭建完备的支撑体系,社会要营造积极的网络生态空间。

参考文献

[1] 彭白鸽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J]. 作家天地 ,2024,(22):21- 24.

[2] 张志平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4,15(14):160- 165.

[3] 续伟 .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J]. 新课程研究 ,2024,(18):2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