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护理服务” 对脑梗死患者居家康复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
黄灿
丽水市中心医院 323000
Abstrac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rnet plus nursing service” appointment service management mode during the hom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outine follow-up management and “Internet plus nursing service” appointment service management mode were implemented respectively.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F-36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 The satisfaction rat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90.00% and 96.67% , 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 Conclusion: “Internet plus nursing service” reservation service management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home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nursing service”; Appointment management;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有着非常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研究者表示,通过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实现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得以改善 [1]。这充分证实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并发症的改善效果。但康复治疗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受限于经济因素、区域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绝大部分患者在掌握基本技能后普遍选择居家继续接受康复治疗,这导致患者从专业场域转战到了无监督无指导的家庭环境中,而患者普遍缺乏专业知识,长时间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不仅使得患者容易丧失康复治疗信念,同时还可能因康复执行不到位而使得效果受到影响 [2]。为此,构建起全周期的康复随访指导体系非常有必要。近年来,在《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 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支撑下,“互联网 + 医护”成为了现代医学服务模式发展要点,信息化手段可促使医疗服务实现有效延伸,并达到 1+1>2 的效果 [3]。现结合我科室“互联网 + 护理服务”在脑梗死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室 2022 年 1 月 -2023 年 6 月接诊的 6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根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关标准确诊,同时经过CT 或者MRI 进一步确诊;患者为首次发病;得到充分救治后表现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情恢复稳定,神经意识清楚,能够配合医护工作;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既往有脑梗死疾病病史;发病前就表现出肢体功能障碍,或者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受损等无法配合沟通交流的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组患者 3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 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提供常规出院后管理模式,即由责任护士定期通过电话、门诊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随访管理,定期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和疑难问题解答,同时为患者普及脑梗死康复治疗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每次完成随访之后均需要将相关内容录入到电子病历档案中,并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追踪。干预组为患者提供“互联网 + 护理服务”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方法:
1.2.1 信息化管理方案的构建:(1)管理成员组成与职责:选取 3名主管护师构共同组成“互联网 + 护理服务”预约服务管理小组,负责指导脑梗死治疗患者掌握 APP 正确使用方法和预约服务方法。(2)程序化平台:以“预约服务 APP”为载体,邀请患者通过客户端进入服务项目预约程序。
1.2.2 信息化管理流程:形成护理、家庭、互联网“三位一体”的预约服务管理模式,具体管理方法:(1)基于我院预约服务 APP 下,搭载手机程序,建立起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出院后预约管理数据库,由护理人员或者受者(患者)通过 APP 程序完成个人资料建立,生成智慧档案,根据脑梗死康复需求建立起健康指导、临床护理等预约服务程序,患者居家康复期间可通过程序选取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并通过项目选择查询主要服务内容和要点,护理人员在受到预约项目后,与患者取得联系约定服务时间,通过上门服务的方式将服务送入加重,以此促使居家康复指导能够实战动态化、标准化、程序化、高效化运转,并最大程度上帮助医院内部资源和服务流程得到优化。(2)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护理人员、患者和家庭成员协同管理,患者能够自行进行数据监测和居家期间的自我管理,系统能够在服务期间生成对应结果和数据,医生能够结合平台结果和患者的反馈对病情做出综合评估,及时为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提供适宜的诊疗建议与健康生活指导,提升诊疗工作的精准度。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运动前与干预 3 个月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1)生存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来评估,总分为 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2)满意度:采用自制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包括服务态度、方式、有效性、咨询答疑等方面,总分为100 分,具体标准:<60 分,不满意;60-80 分,基本满意;80-90 分,满意; >90 分,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均数 ± 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以 t 值检验;以率( % )表示计数资料,以 χ2 检验。若P<0.05 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F-36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干预后 3 个月后 SF-36 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SF-36 测评结果比较( ±s ,分)

2.2 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比较(n, % )

3 讨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脑梗死好发于 45-70 岁中老年群体,中国脑梗死人数大约占全球的 40% 左右,是威胁中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第四大杀手”[4]。因脑梗死发病时,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到影响,从而表现出缺氧、缺血情况,故而导致脑组织出现软化或者坏死情况,使得脑神经受到压迫而发生异常改变。为此,在脑梗死高发的背景下,脑梗死偏瘫患者生存质量提升对医疗机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出院后管理是脑梗死康复治疗治疗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常规随访模式主要以电话、门诊方式对患者的个体信息、困难进行了解与口头指导,这不仅对随访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语言沟通要求,并且电话过程中也非常容易致使患者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促使随访难度增加,导致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的失访率、应答率均下降,并不利于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病情的跟踪了解与后续治疗 [5-6]。“互联网 + 护理服务”预约服务管理模式是基于出院后管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探索,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促使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能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强配合依从性,以便达到提升预后效果和满意度的目 [7]。根据本次结果来看,干预组患者在“互联网 + 护理服务”预约服务管理下,患者的 SF-36 测评结果为(82.45±12.46)分,高于同组干预前、同期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 96.67% ,高于对照组( P<0.05 )。表示“互联网 + 护理服务”预约服务管理能够帮助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提升生存质量,且获得了患者的认可。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 + 护理服务”预约服务管理模式以现代人们喜好的方式来开展服务管理,患者有更为快捷、便利的沟通和信息获取渠道,有效避免了反复核对和自我介绍等环节,也转变了患者被动接受服务的情况,更好的激发患者经由平台主动获取所需要的护理服务和知识 [8-9],带动患者能够形成更为全面的脑梗死康复治疗认知,故而在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能够取得更多患者的认可和配合,间接提升生存质量与满意度[10]。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居家康复治疗期间,实施“互联网 + 护理服务”预约服务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患者更高的认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Liu X ,Han L ,Li L.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Continuous Nursing” in Tumor Rehabil-i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Medicine Research,2023,7(3):
[2] 夏友,张艺博,阳成英等 . 移动互联网随访平台在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当代护士 ( 上旬刊 ),2023,30(05):163-166.
[3] 蒋琼,蒋琳,秦俊蕾 . 微信互动式延续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04):63-66+123.
[4] 武琼琼,王青芬,吕风娟 .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健康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J]. 临床医学工程,2023,30(04):545-546.
[5] 李艳,高燕红,王攀攀 . 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J]. 临床医学工程,2022,29(09):1287-1288.
[6]Shengqin G,Xiaomei G,Wei G ,et al.Effect of New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2022,2022 1863129-1863129.
[7] 李苹,王晓静 . 微信公众号平台在脑梗死介入手术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03):399-401.
[8] 朴宇飞 . 基于互联网护理健康宣教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中国新通信,2021,23(06):243-244.
[9] 张晓瑜,刘璐,侯春艳等 . 基于互联网与患者需求的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 [J]. 现代临床护理,2020,19(12):46-54.
[10] 刘晓红,李翠萍 . 多元院后管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服务提升中的应用 [J]. 台州学院学报,2020,42(03):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