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方戏曲融入学校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童小妹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0

前言

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源于中国古代的音乐和舞蹈,并受到当时的文化背景影响。面对多元性文化的冲击,戏曲如何更有效的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进行探索,学生如何接受、传承戏曲文化,是教育界的重点关注。通过戏曲文化进入校园的推广与传播,不仅可以充实学校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情,而且对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湖南花鼓戏概述

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小戏的总称,以其载歌载舞、通俗明快、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最具湖湘文化特色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之一。[1] 在乾隆年间的《长沙府志》中对花鼓戏有相关记载:“舞灯之后,又各聚资唱梨园,名曰灯戏。”此外,在嘉庆年间的《湘潭县志》以及同治年间的《宁乡县志》里都有对花鼓戏的记载,这些记载中,花鼓戏有着许多不同名称,但都反映了花鼓戏在民间深受欢迎。[2]最初的花鼓,是由许多的花灯簇拥在一起,人们敲击着锣鼓,扭动着身体,也可称为花灯。老话说:北有秧歌,南有花鼓。”我国的许多地方都有花鼓戏,其中湖南花鼓戏最负盛名,在花鼓戏中流传最广。湖南花鼓戏的发源可追溯到古代,它的精彩表演反映出湖南人民的艰苦奋斗、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方式。

二、湖南花鼓戏走进校园的意义

(一)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戏剧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无形之中传统戏曲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3]

当代学生主观性较强,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很有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流行文化,这也使得传统戏曲就被渐渐遗忘,但弘扬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是学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将传统戏曲引进校园,让学生能够从头开始学习传统戏曲文化,培养学习兴趣和树立信心。

(二)丰富课堂内容

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同学们可以暂时放下学习的重任,体验音乐带来的轻松和愉悦。这时,老师可以尝试将传统戏曲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感受传统戏曲。在赏析和教唱流行歌曲时,尽量选取带有戏曲风格的作品,使其巧妙结合,让学生愿意接受和了解传统戏曲。例如由李政宽作词、李政宽作曲的歌曲《武家坡 2021》,以流行碰撞京剧,唱响国粹之路,带领听众感受中华戏剧文化无限魅力。

(三)彰显地域特色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大力提倡弘扬本土、本民族的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中国幅员辽阔,每一片地区都有代表其特殊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特色文化,而当地的地方戏曲最能体现当地传统文化。[4] 通过学习地方戏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地的文化。

湖南花鼓戏的念白具有丰富的动作性,语言简练而清晰,体现出湖南人的直率和洒脱的性格。《刘海砍樵》中,刘海和胡秀英的对话尤为精彩,令人耳目一新。

刘: 慢点, 只是没有媒证。

胡: 就以柳树为媒。

刘: 柳树为得?

胡: 为得媒。

刘: 作得证?

胡: 作得证。

刘 : 好 , 一同拜过 ![5]

如此简洁的语言,却充分表现出了刘海爽快洒脱的性格和胡英秀柔美的人物形象。

三、湖南花鼓戏走进校园的问题及分析

(一)戏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的传播越来越广泛,但是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却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传统,我们必须加强对传统戏曲的传承,并且提高传统戏曲的表现水平,重视对戏曲的传承加强研究,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这种文化

许多中小学的音乐老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戏曲学习,或许是对戏曲存在着漠然的态度,又或者是戏曲在所有课程中都具备挑战性,但这些问题都会妨碍在课堂上推广和培养戏剧的知识与技巧。

(二)学生对戏曲音乐缺乏价值认同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居住在都市的人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而这种迅速而已复杂的现实令许多人的审美观念陷入迷茫。以尽可能少的投入,以尽可能高的效率,来实现更多的可能性,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追求的目标。

此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喜欢上了流行的娱乐方式,认为戏曲是一种过时的艺术。随着七零后和八零后的出现,他们的祖先们大部分都没有深入地研究过传统戏曲,而他们的孩子们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得戏曲的传播出现了一定的空白,从而使得他们很难真正理解并欣赏。

四、湖南花鼓戏走进校园的实践

(一)利用现代资源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目前,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戏曲尚未成功地融入到中小学的教学体系之中,我们需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戏曲作为一门多元化的艺术学科,单一的音乐课程无法满足它的需求,而且仅靠一名音乐教师的努力也无法实现。因此,学校应该把握机遇,整合多学科的课程资源,让每个教师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推动戏曲走进校园。例如在舞蹈课上,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练习身段,加强他们的戏曲肢体语言能力。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歌词,并背诵它们。

( 二)加大传统戏曲创新力度

在对传统戏曲创新时,我们要从辩证的角度出发,给予公平客观的评价,并且理性的采取措施,我们必须根据当前的社会需求,精心挑选出最优秀的内容,抛弃不良元素,使其与时俱进。

1、演唱方式

湖南花鼓戏的语言非常精炼,并且拥有丰富的唱腔。过去,花鼓戏强调语气的流畅和清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花鼓戏的语气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及它的语法结构变得越来越丰富,导致了花鼓戏的旋律变得单一,并且没有足够的韵味。今天,演员们越来越注重科技的发声,语言表达会越来越灵巧,这使花鼓戏中“小弯小窍”的表达更具有吸引力,让观众们欣赏到它的精彩。

2、伴奏配器

湖南花鼓戏的伴奏乐器主要分为打击乐、吹奏乐和弦乐三大类。根据武场文场的不同,所使用的乐器也不同。

我国的传统音乐以单声部旋律为素材,以线性方式进行展开,极少会出现纵向上的和声结构。因此将民间音乐的单声形态与西方多声部加以结合是从不同方面对我国民间音乐进行传承,也是其在形式上的扩展。[6]《洗菜心》三个不同演唱版本中,伴奏乐器也各有特色。刘赵黔和张也使用了花鼓戏传统乐器大筒和唢呐进行伴奏;吴碧霞演唱版本则使用了民族乐队的琵琶和打击乐器;雷佳使用了钢琴、笙等乐器进行伴奏,展现出了中西方音乐的融合。

(三)营造传统戏曲文化氛围

为了让传统戏曲在校园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我们需要让它成为一种规范的文化形式,让戏曲文化深入人心,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可以举办一些高质量的戏曲演出,通过生动活泼的舞台形象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真切的体验到传统戏曲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校戏曲社团,邀请本地的戏曲名家和表演家,帮助学生表现一些精彩的花鼓戏,以便于他们也可以热爱这种古老的表演。

结语

总之,地方戏曲走进校园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积极探索,勇于践行,让戏曲文化能够走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学生都接受到传统戏曲文化的熏陶,渗透其心灵深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使传统的戏曲文化得以长久流传。

参考文献:

1、朱咏北 . 当下湖南花鼓戏传承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思路 [J]. 当代音乐 ,2018(12):16-18.

2、李雯睿 . 湖南花鼓戏音乐及唱腔特点在民族声乐中的表现 [J].戏剧之家 ,2022(26):28-30.

3、魏琳 . 非遗视域下漳州锦歌的传承现状与路径探析 [J]. 闽台文化研究 ,2022(04):82-91.

作者简介:童小妹,女,2002 年4 月,汉族,研究生在读,地方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