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企业党建赋能组织效能提升的内在逻辑与作用机理

作者

赵敏

山西万家寨引黄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2

一、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已成为企业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组织效能作为衡量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党建工作赋能组织效能提升,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现有研究多从党建与公司治理、党建与企业文化等单一维度展开,对党建赋能组织效能的系统性逻辑分析不足。本文立足企业党建的政治属性与组织属性,结合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理论,构建党建赋能组织效能提升的分析框架,揭示其内在逻辑与作用机理,为企业强化党建引领、提升组织效能提供理论参考。

二、企业党建赋能组织效能提升的内在逻辑

(一)政治引领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逻辑

企业党建的核心功能之一是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党组织通过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引导企业在重大决策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避免短期逐利行为对组织长期效能的损害。从逻辑上看,这种政治引领作用能够减少企业战略偏离风险,使组织资源集中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领域,为效能提升提供方向保障。例如,在绿色发展战略下,党组织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技术研发投入,虽短期内增加成本,但长期来看却提升了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和品牌价值,实现了组织效能的可持续增长。

(二)组织凝聚与资源整合的协同性逻辑

党组织作为企业内部最具凝聚力的组织力量,能够打破部门壁垒和层级隔阂,促进资源的高效整合。党组织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党员先锋岗、攻坚小组等机制,将分散的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集中到关键任务中,形成组织协同效应。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看,这种协同性逻辑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组织内耗,使有限资源产生更大的效能价值。

(三)制度保障与治理结构的互补性逻辑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形成“党委领导、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治理结构。党组织通过参与重大决策、监督经营管理等方式,弥补了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 - 代理”关系的固有缺陷,减少了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等损害组织效能的行为。这种制度互补性逻辑,既强化了治理结构的完整性,又通过党风廉政建设等制度约束,为组织效能提升提供了风险防控保障。

三、企业党建赋能组织效能提升的作用机理

(一)通过思想建设强化组织认同,提升员工行为效能

思想建设是企业党建的基础性工作,其核心在于通过理论学习、主题教育等活动,塑造员工的价值观认同。党组织通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学习教育等,将党的精神理念转化为员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员工对企业使命、愿景的认同感。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高组织认同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离职率和消极怠工现象,提升个体行为效能。同时,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示范 - 模仿”效应影响普通员工,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推动整体行为效能的提升。例如,在生产型企业中,党员带头参与技术革新,能够带动一线员工积极参与提质降本活动,直

接提升生产效能。

(二)通过组织建设优化管理体系,提升流程运行效能

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与企业管理体系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党组织通过健全基层党支部设置、规范“三会一课”制度等,构建覆盖企业各层级的组织网络,为管理指令的高效传递提供通道。同时,党组织推动建立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机制,能够及时发现管理流程中的问题,促进流程优化。

在实践中,党组织通过开展“党建 + 精益管理”等活动,将党建要求与流程改进相结合,消除管理冗余环节,提升流程运行效率。例如,某制造企业党委牵头成立流程优化小组,通过党员带头梳理生产、采购、销售全流程,简化审批环节 12 项,使订单响应速度提升 30% ,显著增强了组织的市场应变能力。

四、优化企业党建赋能组织效能提升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党建与战略决策的深度融合

企业应建立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制度,明确党组织在战略规划、投资决策、干部任免等关键环节的权责边界,确保党建引领贯穿组织效能提升的全过程。同时,党组织要加强对宏观政策和市场趋势的研判,为企业战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使战略目标更具前瞻性和可行性。

(二)构建党建与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

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避免“两张皮”现象。通过建立“党建 + 项目”“党建 + 服务”等模式,将党建任务与业务指标相结合,使党员责任区、示范岗成为效能提升的攻坚阵地。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党建与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提升协同效率。

(三)完善党建赋能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党建工作与组织效能的联动考核机制,将效能指标纳入党建考核体系,量化党建工作对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创新成果等方面的贡献。通过定期开展党建效能评估,及时发现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动态调整工作策略,确保党建赋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表明,企业党建赋能组织效能提升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和多元的作用机理。政治引领确保战略方向的正确性,组织凝聚促进资源协同,制度保障完善治理结构,三者共同构成党建赋能的逻辑基础;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则通过影响员工行为、流程运行、风险防控和创新活动,形成了具体的作用路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6.

[2] 李维安 , 徐业坤 . 政治身份的 CEO 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企业的经验证据 [J]. 管理世界 ,2013(9):157-167.

[3] 张兆国, 刘亚伟, 亓小林. 党建工作能提升企业绩效吗?—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 [J]. 会计研究 ,2013(4):56-63.

作者简介:赵敏,女,1987.06,汉族,山西武乡,兰州大学。,安全与生产管理部,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