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机制研究

作者

赵梓帆

石家庄市离休退休干部第三休养所 050000

引言

党的组织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基层的有效延伸不仅为政策落实提供了组织保证,也为社会治理注入了制度活力。随着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党组织在引导群众、协调利益、整合资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逐步从传统服务职能向全域治理转型。当前基层治理正面临多元需求、治理碎片化、群众参与度不足等现实挑战,这亟需构建由党建引领的新型治理体系,实现党建工作与治理任务的深度融合。在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过程中,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必须有效转化为治理优势,进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目标。本文拟从党建嵌入路径、治理机制重构与能力体系建构三个维度,系统研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机制,旨在通过理论与机制分析,为推动治理体系优化和治理模式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启示。

1 党建嵌入基层治理结构的路径机制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组织体系的有效嵌入,确保党组织在各类治理单元中形成制度性覆盖。通过构建条块结合、纵横联动的组织体系,能够有效打通行政边界、领域壁垒和组织割裂,增强治理系统的协调力和覆盖力。村居、社区、网格等基础治理单元中,通过设立党支部或延伸党组织触角,强化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融合,引导群众事务与党务管理同步运行,形成事务共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治理格局。进一步推动党组织在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物业单位等非传统治理载体中布局,将政治引领融入社会结构之中,重塑治理空间,提升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结构的组织力与影响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进制度执行力建设,以制度执行评估、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抓手,推动各类治理主体在党建引领下形成行动共识。

2 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机制的优化策略

2.1 治理议题协同议事机制

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需要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治理议题协同机制,确保党组织在重大决策、关键事务和群众关切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通过党建引导下的协商议事平台,打破治理议题之间的行政隔阂,实现信息对称、议题整合与共识生成。党组织应主动识别民生关切点和发展瓶颈,将其纳入议事议程,发挥党员骨干在议题整合、群体动员和政策宣传中的关键作用。推动“党建 + 议事”机制落地,将日常党务活动与社区协商平台相结合,在统一规则与开放参与基础上增强议事的透明性与实效性。建立多主体参与、多层级协商、多维度反馈的复合治理模式,使党建工作成为治理过程的核心引擎。

2.2 资源整合联动机制

党建工作要实现对治理过程的有效牵引,必须依托高效的资源整合机制,突破资源碎片化配置的局限。党组织通过统筹调度财政、人力、服务等各类治理资源,在不同治理单元之间实现合理配置与功能协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载体,集中整合政府服务、社会力量、志愿服务等资源,实现服务供给的一体化与精准化。推动资源配置从单向投放向动态协同转变,通过数据平台和资源清单实现治理资源的共享、流动与追踪。党组织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发挥平台型组织作用,提升其在资源配置中的战略调度力与组织整合力,打通“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治理服务的可及性和响应速度。

2.3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推进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机制创新,需构建以党组织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架构。在现代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单一组织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治理需求,党组织必须通过机制设计实现与其他主体的有机协同。建立政府主导、党组织引领、居民自治与社会组织参与共治的制度机制,通过合作协议、职责清单和参与流程明晰各方职能与边界。党组织应搭建平台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资源互补与能力共建,推动形成治理共识与协同路径。在协同治理过程中,强化党员代表和党组织委员在协调中的桥梁作用,增强机制运行的制度韧性和实践落地力,形成多元治理的系统效能。

3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系统提升

3.1 治理能力体系重塑路径

实现党建引领的治理效能跃升,需以能力体系重塑为基础,围绕专业性、精准性与响应性构建治理执行体系。党组织应强化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知识支撑与能力建设,推动治理人员体系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通过设立治理培训项目与岗位轮训机制,提升党务干部和治理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与政策执行力。拓展基层党员的治理知识普及与能力提升渠道,增强其在风险识别、矛盾调处、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实战能力。构建基于问题导向的治理能力评价体系,通过指标化手段反映治理效能变化,为组织能力提升提供数据依据与激励方向,推动治理能力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迈进。

3.2 治理绩效评估体系建设

党建引领治理的目标在于实质性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与治理质量,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系统测评。构建多维度的绩效评价模型,将政治功能发挥、服务供给水平、群众满意度和制度执行力等因素纳入考量。评估机制应坚持动态评估与结果导向相结合,构建常态化评估制度,推动工作成果与组织运作同步更新。通过设立目标责任制与绩效对接制度,推动各级党组织在治理任务中明确目标与行为规范,实现绩效可视化、数据化、可追溯。绩效结果不仅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也为治理政策的优化提供反馈支撑,推动治理工作闭环运行与持续迭代。

3.3 组织文化塑造与价值导向引领

党建引领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构建共同价值导向与组织文化认同,从而实现治理结构的内在稳定与动力支撑。党组织应以党建文化为基础,在基层广泛传播政治认同、制度认同与治理价值,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氛围。通过组织文化活动、集体仪式和党建品牌打造,增强党员和群众对治理目标与价值的认同感与参与感。构建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的价值逻辑,推动党组织在情感纽带、行为引导和文化凝聚中发挥引领作用。将文化建设嵌入治理全过程,使治理实践不再局限于制度安排与组织执行,而是向社会认知和价值层面延伸,增强治理系统的内生稳定性和群众向心力。

结语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其功能与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创新。通过强化组织体系嵌入、完善制度运行机制、提升治理能力与绩效水平,党组织能够有效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结构从组织整合走向治理协同。未来的治理体系构建,应更注重党建工作的功能拓展与机制融合,以保障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唯有在党建引领下实现治理机制的系统协同,方能为基层社会注入持续稳定的发展动能,夯实治理根基,提升治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杨欢 , 方建斌 . 基层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实践路径探究[J]. 山西农经 ,2025,(13):166-170.

[2] 罗星光 . 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量化管理方法探究 [J]. 中国煤炭工业 ,2025,(07):32-33.

[3]秦卫民,贝为智,王俊阳. 基层国企党建与业务融合“三个三”工作法 [J]. 国企管理 ,2025,(0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