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沂蒙山》选段《等上一辈子》的演唱分析

作者

王芬

新疆艺术学院

引言

在我国民族歌剧中,歌剧《沂蒙山》是难能可贵的优秀作品之一。在吸取西方歌剧艺术的前提下,通过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歌剧中有烧柴火煮饭、结婚跨火盆等情节历历在目,将中国乐器琵琶、唢呐等为伴奏乐器弹奏山东省地方民歌《沂蒙山小调》,其中的音乐旋律借鉴到了歌剧唱段之中,带有浓浓的“山东味”,演奏出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优美旋律,使人沉浸在熟悉的旋律之中。在沂蒙山这片土地上,有千千万万的沂蒙姐妹、沂蒙母亲、沂蒙英雄等故事在世代流传,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更加地体现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了我国独有的民族精神,促使了我国民族歌剧蓬勃发展。在剧中女主人公海棠人物形象鲜明,取材于真实人物红嫂,把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牢牢紧握在一起。此论文重点是《沂蒙山》第六场选段《等上一辈子》,此唱段主要讲述海棠在家等待多年最后却等到赵团长带回丈夫林生引开鬼子保护老百姓而去世的消息,唯一留下了一双当时给林生绣的布鞋作为遗物的悲痛故事。

一、歌剧《沂蒙山》的创作背景和人物塑造

(一)《沂蒙山》的创作背景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沂蒙精神进行重要的讲话与指示:“主要内容是说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重要,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珍贵精神财富,并不断跟随时代变化不断创新”。为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们创作了民族歌剧《沂蒙山》于 2018年 12 月中旬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第一次演出。这个歌剧是多有民族文化的魅力,甚至在我国红遍大江南北。民族歌剧《沂蒙山》以当地的抗日革命事件作为创作素材。讲述着沂蒙山老百姓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不惧生死,把国家危亡放在首位,并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牢牢紧握在一起的故事,目的在于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并展现了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牺牲和历史贡献。

(二)女主人公海棠的人物塑造

《等上一辈子》中的女主人公海棠名称来源于海棠花,海棠花又称之为断肠花,如名字一样指的是离别的爱情。其目的在于与《沂蒙山》歌剧的剧情相呼应,为女主人公海棠的悲惨人生做铺垫。在剧中海棠是一个热情豪放的山东农民形象,她这一生经历了新婚丈夫参军、舅舅英勇牺牲、夏荷女儿托付于她、儿子牺牲、丈夫牺牲等等,渐渐由一个朴实的村民成长为了一个不怕牺牲、正义感十足的八路军后盾。海棠这个角色贯彻了全剧的剧情,是剧中的核心人物、女主,她的人物形象在剧情中不断发生变化,不断推动剧情发展,最终呈现了一个有情有义、坚强不屈的沂蒙山女子。她是妻子也是母亲,她把最深处的爱和柔弱给予了丈夫和孩子,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她却将个人情感置之度外,刻画了选择牺牲小我、奉献他人的民族女英雄形象。让我们无比敬佩!

二、《等上一辈子》的音乐分析

(一)作品的结构特点

《等上一辈子》从结构上来讲,篇幅较小,结构简单,曲调情深意切。每一句都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公海棠面对失去儿子后又失去丈夫的悲痛情绪。是《沂蒙山》最为揪心、最痛苦的唱段。此唱段带着写实的形象,用石头、花蕾、星星等做比喻,来诉说心中的苦与悲。第一个乐句描述的是我坐在村头等的场景,等到石头开花蕾,描述女主人公海棠怎么也等不到的情节。第二个乐句我就坐在路口等,由村头变为路口,来阐述了女主人公海棠内心着急的心理特征,等得星星也流泪,描述了怎么也等不到的悲痛欲绝。每一个乐句紧密相扣,层层递进,推动主题。

(二)作品的调式、节拍特点

《等上一辈子》这首作品为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可分为引子、A、A’、B 四个部分,节拍为 4/4 拍,调式为降 E 徵五声调式,引子为第1 小节到第13 小节使用了渐强、九连音、强音标志等来引出主题,表达了女主人公海棠心里晴天霹雳,悲痛欲绝的内心世界。A 乐段为第14 小节到 21 小节,调试由降 E 徵到降 B 商再转到 F 羽,最后回到降 E徵调式上,此处紧接着一个空拍符号出现,表达一种从无法接受到慢慢接受的过度过程。再紧接着左手弹奏分解和弦,右手弹奏主旋律从而来铺垫海棠回忆与林生的往事,到达煽情的效果,为主题的出现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一乐段A’为第22 小节到29 小节,调式结构特点与A 乐段相同,是为重复的曲式关系。第二乐段B 乐段为第30 小节到40 小节,调性发生变化,变成了降B 调,最后结束在主调上。这首作品的歌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有写到“林生我等你”,运用重复的技巧进行演绎,其中通过分解和弦、调性转换等增加音乐层次,使得音乐变得丰富,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

三、《等上一辈子》的情感及演唱分析

《等上一辈子》这首作品讲述的是在沂蒙山村头,战士们打了胜战的好消息在村里传开,大家高歌起舞,海棠带领着乡亲们给战士们准备吃的,正好碰到了赵团长在原地休息,于是乡亲们起哄地问道林生哥怎么没回来?赵团长脸色沉重地说道:“林生,他回来了,他和我一起回来了”。海棠欢欢喜喜、左顾右盼地找林生哥在哪里。此时赵团长很惭愧地说道:“林生为了掩护乡亲们,引开敌人拉响了手榴弹,牺牲了”。赵团长拿出林生唯一的遗物鞋子交还给了海棠。海棠接过了鞋子悲痛欲绝,坐在石磨上,说了一段独白唱起了这首作品《等上一辈子》。

独白内容:

林生哥,你说话不算话,咋不说好的嘛。一生一世永不分离,你凭啥说话不算话。不,不可能。你答应过俺,一定会回来,俺等你,等你一辈子。

独白前半部分你说话不算话,咋不说好的嘛,可以看出她带有抱怨的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情感十分崩溃。回忆想到,之前说好的一生一世永不分离,但如今你却留我独自在这人间,自己先走了。在说这段独白时,应表达海棠的悲痛欲绝,但无法接受事实的心情,声音状态应该带有一些哭腔来演唱。后部分你凭啥说话不算话,情绪需要大爆发,是妻子对丈夫离世的不接受。应表达的伤心与前面是截然不同的,声音状态应该是撕心裂肺、咆哮的、震撼的。再接着说道不,不可能。海棠此时情绪转换变成不相信,因为林生答应过海棠,林生一定会回来。海棠选择欺骗自己相信林生还会回来的。所以后面紧接着来了一句:俺等你,等你一辈子。在这一句主要强调“等”字,表现海棠把往后余生的日子全部寄托在“等”上了,表现了海棠对林生的爱是坚定的、强大的。最后的一句等你一辈子,正好与《等上一辈子》相连,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语

本文基于民族歌剧的背景下,对《沂蒙山》选段《等上一辈子》“沂蒙精神”的全新解读。意义在于弘扬牺牲小我,舍己为人的大格局,展现了新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等上一辈子》这首作品有意义深远的沂蒙精神,从创作背景、故事情节、情感表达等方面,演绎出在当时抗日战争时代,留守妇女期盼参加抗战的丈夫早日回归,将一家人可以团圆相聚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得我在实践演唱中,充分的了解到这首作品的内涵和深度,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和目的。

参考文献

[1] 范红霞:《论中国改编民歌的演唱特点—代表性的个案分析》[D]. 河南大学,2003。

[2] 刘仪谦:《戏曲板腔对民族歌剧中音乐戏剧性的塑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