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精专”课堂实施策略探讨
支俊华
苏州市相城区御窑小学 江苏苏州 215131
“双减”政策对教育生态进行了深刻的重构,要求课堂教学由“量”向“质”跨越。在此基础上,我们立足于御窑金砖文化“专一精研”的精髓,融合和发扬王阳明和曾国藩的“精专”治学理念,提出了“精专”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精研专一”。精研“学情”“教材”与“教法”,专一是素养培养目标的“专一”。
一、精研学情与分层设计,铺设素养生长阶梯
所谓“精研”,侧重于准确把握学生的认识路径以及创新性的课程内容组织设计,教师深究学生的前期知识状况、思维方式和问题,据此对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课程内容与内容组织与步骤的具体设计,并且进行详细的预期分析 [ ]。好比御窑匠人对土性和火候的把握,我们必须淘汰一刀切的思维,转向从针对学生成本的教学阶梯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法的设计,从而保证课堂成为不同程度学生提升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例如小学中段的“分数应用”教学,教师在课前进行诊断任务时,发现有些学生能够解出基本等分题,但是对于分数表示整体和局部关系的本质认识不清;少数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分数运算能力,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不足。在这一点上,我们对课堂的核心目标进行了分层的设置:基础层的重点是通过直观的模型来理解分数的含义;进阶级重点找等值分,解决人生情境问题;挑战级引导设计复杂的问题,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新知识探究中,老师们精心设计了一个阶梯式的任务:从分比萨饼、量绳的直观操作,到对不同分数的等分法发现进行比较,最终引导学生解决“不同总量的物品如何合理分配”这一实际难题。而简化的层次练习,则与教学目的相吻合:基础题是图形表达填空,进阶是情景应用题,挑战级是开放性题目。通过对学情的细致研究、分层递进的设计,保证了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思维的升华,深刻地诠释了“精研”的学情是如何让教学如金砖窑火,因材施“温”,才能让每一块“璞玉”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二、专一目标与深度探究,锻造高阶思维品质
“专一”侧重于聚焦课堂目标,侧重于学生认识的集中深化;每一节课都要打破“面面俱到”的误区,根据核心素养和学科本质,提炼出最重要的一两个核心目标 [2]。整个教学过程都要紧紧地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和持续不断的探索任务,让学生们能够调动各种思维手段,经过猜想、验证、批判、建构等整个认知过程,把学习从浅层的记忆推进到深度的理解和迁移创新,锤炼他们的思维素质。
就小学中段的“说明文阅读策略”教学,老师们放弃了“逐段讲解、知识点全覆盖”的传统方式,把“抓住关键句,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它们的说明方法”作为核心目标。整堂课都是围绕着“作者是怎样把赵州桥讲清楚的”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学生先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然后自己画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赵州桥特色的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根据画出的句子提炼出桥梁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作者用什么方法使之明晰;最后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在重点段落,老师指导学生比较不同说明方式的效果,并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语言来描述周围熟悉的建筑。课堂抛弃了琐碎的问答和过度的扩展,所有的活动都以核心目的为导向,让学生们像御窑匠一样,专心致志地“专一”于任务之中,既能深刻领会说明文的特点,又能恰当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点,在深入探究、比较、归纳、表达的过程中,信息提取、逻辑分析和语言使用能力得到了明显地提高,人文底蕴和实践创新素养得到了协调发展。
三、精专协同的项目实践,贯通素养融合应用
将“精”与“专”结合起来,以知行合一为目标,需要依托精设计的项目或者真实复杂的任务。教师应细心选择或设计能够代表学生的体验而又有多种素养生长的实景,并且以有条理的、明确的目标的指导任务来进行这些项目。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时候,应该激发学生用心专注地运用他们学到的理论和思考模式参与全面的计划、合作、探究、制作与反思的过程,使他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将他们的知识融会、转化出新的形态,并实现创新,从而完成关键性能力的综合性发展和内在生成[3]
针对小学科学“校园微生态”项目,教师将以“了解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设计建造及维持简单生态模式”为核心目标。专题任务简化聚焦:小组设计和制作“生态瓶”,使之在课堂上长期稳定存在。实施过程衔接紧密:首先,同学们集中精力研究当地几种典型生物及其需要,精研和选择合适的生物组合方案;然后仔细地计算和准备材料,集中精力建造一个活瓶;接下来是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需要定期监测水质和生物学状况,利用所学知识对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调整维修策略;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展示和反思。本课程摒弃了繁杂的知识灌输,以精炼的目标和专注的练习取代。学生们在持续数周的“精研”计划,“专注”的维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将生态核心概念融会贯通,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精专”课堂以御窑匠人“专一精研”为精神底色,要求教师精研学情以定制阶梯,专一目标以深耕思维,并通过精专协同的项目实践贯通知行。这种根植于御窑匠人的执着与智慧,引领师生在教与学的精耕细作中,共同锻造如金砖般坚实而光华的素养根基,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开辟清晰路径。
参考文献
[1] 朱淳 . “精”于研究“专”注成长——“精专”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3,(31):89-91.
[2] 支俊华, 吴明月. 立足反思,探寻教师“精专”发展路径[J].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3,(08):158-159.
[3] 丁雪飞 . “精专”教学古诗词 : 策略探究与课堂实施 [J]. 教育研究与评论 ( 小学教育教学 ),2018,(08):11-17.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精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1/LX/02/397/07)的研究成果之一】